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看一幅画

(2010-01-21 23:56:10)
标签:

写实派

油画

忻东旺

《金婚》

杂谈

分类: 文博体苑

    看了“旗帜”圈主云之魂魄的《同看一幅画》,忍不住也想要说几句!这幅最初在钟老汉博客中欣赏到的油画,着实让我吃惊,画家忻东旺用他的作品,颠覆了人们心中恩恩爱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金婚模式。据说,忻东旺是当今中国少数几个关注底层生活的优秀画家之一。

 

    画中这对老夫妻的状态,也许更接近于普通百姓的婚姻生活,残酷而现实。老两口可能是那种一辈子打打闹闹,却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冤家”,老头邋遢,老太太还算讲究,烫发、珍珠项链、蜡染上衣,两个人的“季节”也不一样,不知道他们怎样过了50年!我不懂画,有点妄加评论。碰巧,在网上找到一段画家自己的说明文字,转发在这里。

 

同看一幅画

 

油画《金婚》

 

同看一幅画

画家在创作中

 

同看一幅画

模特——一对老夫妻

    附:忻东旺谈《金婚》

 

    在课堂上画画总是充满了挑战性,我事先准备了画一个人的画框,却偏当场相中了两个人,又不愿意接受用别人的画框。

 

    我选中的是一老头,一大妈,正酝酿着如何把二位“组装”在一起,咳!没想到人家本来就是老俩口。是老俩口吧,却又偏偏拧着劲儿,说是一辈子不和。我这又非得把他们画在一起不可,俩人说从来没有挨着这么紧坐过,即使这样我的画布还是显小。他二位是矛盾,谁知我这儿也别扭着呢!怎么办?我的性格中向来就有孤注一掷的缺点,画吧!让大爷尽量再向大妈靠靠,可是椅子脚实在没量了,不管它了。先让大妈在画布上找个合适的地儿坐下,剩下的空间就是大爷的了,横竖也不能把他老人家画外面去。瞧!这地儿紧的,估计赶上这二老的住房了。照大妈说,他们在家也不多说话。得!我也保持现状吧。

 

    谈笑间,就把这老俩口归置在一起了,还别说,大爷觉得通过这次画像老俩口的关系还有可能解冻咧。如果我的画再画好了,那不就是“功德”,无量了吗?哈哈!玩笑开个不停,但我脑子里的弦儿可丝毫没有放松,说笑是为了让二位老人不感到压抑。大妈一到课间休息完总是指挥着老头嫌他笨拙,而老头总是嫌她多嘴,“我听老师的”!坐定后各自都极为庄重。大妈感觉总是气儿不顺,大爷似乎总感到厌烦,他闭着目,拧着眉,仿佛用胳膊捅捅老伴,轻声呵斥:“别说了,别说了,就你事儿多……”生怕惹来什么不是。可大妈愤世嫉俗,好像有满腹的委屈,她那银白色的卷发似乎藏着很多原则性的看法,蜡染半袖说明大妈还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总之,这大妈看上去就是一位有教养的市民,她的眼镜和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更是增添了几分心眸的锐利,但她脚上的丝袜却让人不得不同情她的处境。

 

    我在整个画面到处闪现着凌冽的锐光,是为了传达一种现代的敏质和人性的恻隐。我把人物的表情和心理,尽可能地揉搓在每一个笔触中,我力求笔触下建立的不仅仅是形与色,更是捕获了魂。我常常用不同的笔法或刀法,随同油画颜料的质感,在速度与力度的“逼迫”下惊现出由内至外的生命表达。我追求形象图式的完整性,而减弱明暗现象的对比,以色彩的冷暖演绎着形体的逻辑,这是油画传统的本质。我认为艺术从来就没有反叛,只有继承和发扬。如果有反叛,那反叛的一定是庸俗的桎梏。全画除了个别衣服,如老大爷的白背心,剩下都是画了两至三遍,多层画法的好处是能使色彩更沉静,可以画出物象的色泽。“色泽”的概念不同于色彩,而是物象的光泽,这种光泽也不是物象或颜料层的光亮度,那是种诸如肌肤上“细油皮”和布料表层的反光色,我无法很准确地用文字形容它。这种感觉是用媒介调白和其它色形成半透明的效果薄画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不能期望多层画法的步骤,放松第一次的专注力,一定要使每一步都尽力往最终效果去画。那么下一步的效果才能有基础可依托,否则我们的感觉便不会做到敏锐和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