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2011-01-25 11:40:06)
标签:

浙江

金华

义乌

赤岸

孝冯祠

古建筑

文物

断代

文化

分类: 吾乡吾土

[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图/文:胡波

 

http://s13/middle/4bab0237g9aa38a9d235c&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一:赤岸孝冯祠远观(2010-10-3)

 

    义乌赤岸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留存了赤街、川堂巷、姓叶街、赤峰路等传统街巷,一些文物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在近年来的村镇改造中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相反却是大失风景,明中期厅堂建筑铜门厅只剩下残垣断壁,清乾隆时期的三进两厢两明堂式民居建筑懋敬堂屡遭偷盗,清中后期天井院落式民居建筑泰和十八间、泰昌十八间等也是破败不堪,虽然挂上了文物点的牌子,但真正得到保护似乎遥无可期。

 

    在赤岸并非所有的老房子都是寂寞的,一年前当地媒体报道《赤岸发现一幢特大型明代古建筑》,这座古建筑叫孝冯祠,又名冯氏宗祠,文中这样写到“前不久,原来的一间间教室、宿舍的隔墙拆除后,大家这才惊奇地发现:它原来是一幢占地6.6亩(计4382平方米),有前后三进、四天井、后进九开间、加两侧厢房,共有65间落地屋的特大型连体明代古建筑”、“粗犷大气、线条明快、图案简洁的梁架结构,使人一看便知道,它是一座地地道道明代的古建筑遗存”、“其后孝冯宗祠虽经五次重修,但每次修葺,都未改其貌”…… 尘封的宗祠开始回到冯氏后人的视野,随着《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的重新编修,宗祠内的匾额、祖宗画像也逐一恢复,孝冯祠焕发了新的生机,之后半年,孝冯祠由文物点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一栏赫然写着“明代”。可能出于“猎奇”的心态,去年国庆期间特地去实地勘察了这处“明代”建筑,参照《义乌古建筑》、《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的相关资料以及冯氏后裔口碑相传对它的建造年代与现存年代得出自己的判断。

 

    文献依据:

    赤岸冯氏始祖实为东阳冯家楼名门望族,唐代冯宿、冯定时创造了“祖孙九进士,兄弟俩尚书”的传世佳话,南宋建炎年间由冯度迁徙至赤岸,而孝冯祠的创建年代却在几十年后的南宋嘉定年间,宋末元初宗祠毁于兵乱,元泰定二年(1325年)异地新建,明景泰五年(1454年)原地重建前后两进,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扩建第三进,基本形成了前后三进,左右厢房的格局,其中前进与中进各五间,后进九间,这个格局在之后的五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变动,其后有记载的维修又有五次之多,其中清同治四年(1865年)续建了中进与后进之间的穿堂。

 

    现场观察:

    一、门厅只剩遗址。

    二、中厅尚好,面阔五间,进深九架,其中明次间梁架为压柱式抬梁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所有的梁虽为断面方形直梁造,但在梁下皮向上凿出凹面并在两头施以雀替,梁上用方形脊瓜柱和瓜柱承托檩条,梁架节点处用花栱、替木、驼峰、蝴蝶头、象鼻架等连接,前檐柱与金柱为圆形石柱,石柱上有“祖孙九进士,兄弟俩尚书”阳刻楹联,后檐柱为方形石柱。梢间全穿斗结构,中柱落地,全用方形石柱。前檐全部敞开,檐下为仙人瑞兽的牛腿造型,后檐枋与后檐檩间设工字栱,以下每间各用六扇屏风门封闭。从浙中古建筑大木风格分析,该进建筑应是清中期重建所留,并无明构迹象。

    三、穿堂尚好,把中厅与后厅的明间相互连接,纵向三间,五架梁通左右檐柱,扁作直梁,梁枋、牛腿、雀替上雕刻仙人瑞兽、琴棋书画、花篮回纹等,雕刻繁缛,体现了晚清风格,现状与家谱记载相符,清同治年间增建无疑。穿堂把天井一分为二,植有六百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一株。

    四、后厅尚好,面阔九间,进深九架,其中明、次间梁架为插柱式抬梁结构,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扁作直梁造与穿堂相似,只是雕刻简洁很多,仅用回纹,梁上用方形脊瓜柱和瓜柱承托檩条,所有檐柱、金柱用方形石柱。梢、尽间全穿斗结构,中柱落地,柱子用圆形木柱,柱上题有民国丁亥年(1947年)重修时的楹联,柱础为礩形。前檐全部敞开,檐下为回纹牛腿。除礩形柱础外并无明构迹象,梁架部分为清中后期风格。

    五、厢房部分保留,进深七架,抬梁穿斗混合式,月梁造,檐下装饰回纹牛腿,清中后期风格。山墙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赤岸冯氏祠堂记》和《冯氏祠堂祭田记》的碑刻。

 

    断代结论:

    古建筑专家祁英涛在《怎样鉴定古建筑》一书中对古建筑断代进行了阐述,他提出“两查”、“两比”然后“确定年代”的原则,但也提出了“每座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不能用固定的办法硬套”、“鉴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而最主要之点就是从实际出发”。借鉴前辈的治学成果,结合自己对地方建筑结构与构造的了解,面对眼前的孝冯祠只能说它并非明构,是清中期以后改建或重建之物,只是原地保留了明代的布局和少数明代石质文物或构件。不过孝冯祠的文物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其后进九间规制的做法是受到了明皇特许,以及它背后的那些历史光芒。另外,在文献记载或墨书题记上,古建筑营造的“重修”与“重建”不排除出现混淆现象。


http://s4/middle/4bab0237g75dd27d29b13&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二:孝冯祠文保碑(2010-10-3)

 

http://s9/middle/4bab0237g75dd27e36528&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三:孝冯祠明代《赤岸冯氏祠堂记》(2010-10-3)

 

http://s16/middle/4bab0237g75dd27dec12f&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四:孝冯祠明代《冯氏祠堂祭田记》(2010-10-3)

 

http://s4/middle/4bab0237g75dd27e96ba3&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五:孝冯祠中厅外景(2010-10-3)

 

http://s15/middle/4bab0237g75dd27d8ac4e&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六:孝冯祠中厅柱网(2010-10-3)

 

http://s15/middle/4bab0237g75dd27cc6e5e&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七:孝冯祠中厅梁架(2010-10-3)

 

http://s6/middle/4bab0237g75dd27f5a3d5&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八:孝冯祠穿堂梁架(2010-10-3)

 

http://s7/middle/4bab0237g75dd280e1ff6&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九:孝冯祠穿堂木雕(2010-10-3)

 

http://s3/middle/4bab0237g9aa3976f27d2&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孝冯祠后厅外景(2010-10-3)

 

http://s15/middle/4bab0237g75dd280804fe&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一:孝冯祠后厅明次间梁架(2010-10-3)

 

http://s10/middle/4bab0237g75dd27fbdd29&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二:孝冯祠后厅梢尽间梁架(2010-10-3)

 

http://s4/middle/4bab0237g75dd28004f63&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三:孝冯祠后厅礩形柱础(2010-10-3)

 

http://s14/middle/4bab0237g9aa39575440d&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四:孝冯祠编修宗谱(2010-10-3)

 

http://s8/middle/4bab0237g9aa3ad573067&690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TITLE="[原] 赤岸孝冯祠年代辨别" />

图十五:暗香浮动六百年(2010-1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