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走在消逝中-胡波
行走在消逝中-胡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93
  • 关注人气:3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2008-02-04 14:57:46)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浙江

江山

仙霞古道

峡口古镇

老行当

乡土建筑

三卿口

摄影

文化

分类: 浪迹天涯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文:胡波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一:峡口某古宅石雕窗(摄于2007-11-29)

 

    当初并没有计划去峡口镇,前一夜偶然看到清华大学罗德胤老师的博客里有一篇《峡口古宅焚毁》的文章,得知他们从2004年末开始做仙霞古道的乡土建筑课题,而峡口古镇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被焚毁的文昌阁巷1-4号徐文金宅即是他们做过重点调研和测绘的古建筑之一。次日我便放弃就近的清湖古镇改去离市区较远的峡口古镇。

 

    峡口古镇因为位于钱塘江支流源头的峡谷之口而得名,205国道和江山港傍镇而过,交通便利,从江山汽车北站至峡口车程约四十分钟,票价7.7元。提到峡口古镇不得不先说号称“东南锁钥”的仙霞古道,这是一条从浙江江山到福建浦城的古道,又称江浦驿道、浙闽官道。相传仙霞古道的开拓始于汉武帝兵攻闽越时期,唐乾符五年(878年)得到黄巢起义军的进一步拓展,此后古道上便兵事不断,仙霞关、枫岭关等九大关隘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上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之说。峡口古镇作为仙霞古道上的军事重镇在明朝时就设有峡口铺,到了清代峡口旧街还设有衢州府同知署(知府佐官)。仙霞古道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的重要官道、商道、旅道,它担当了浙、赣、皖等内地出口物资的输出和福建泉州、福州两港进口物资的输入。当年峡口码头的重要性虽然不及清湖码头与浦城码头,但同样是商贾云集、百业兴旺。

 

    如今峡口镇有了一条现代化的商业大道,那条纵向延伸的传统老街依然“容颜未改”,自南向北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长约一公里,只是曾经繁华的景象早已不在。老街上三三两两的老人或晒太阳,或闲聊,或劳作,一副悠闲惬意的模样,沿街的老房子里还有打铁铺、修鞋摊、裁缝店、弹棉花的、写对子的……这里似乎还在延续几十年前的生活状态,岁月的印记时不时在眼前飘散起来。峡口古镇的每条街巷上都能找到一些不错的老宅子,它们多是二进、三进的对合院布局,大门上有门楼,硬山顶,马头墙,空心薄砖,天井用鹅卵石或青石板铺砌,正房多是厅堂单层式,厢房用两层楼屋前出廊。我所见到的院落中有中街25号、横街三弄11号、大蒜铺16号、皂角闳1号、四方田1号、四方田17号等数处内部装饰比较精美,以隔扇门窗的工艺最为考究,每方雕刻图案都饱含了丰富的民俗信息。

 

    除了古建筑外,峡口古镇还有闻名遐迩的“峡里湖”和“峡里风”,因为具备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地理构造,每到盛夏这里就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最值得称奇的是“峡里风”还有天气预报的作用:“晴天有风天欲雨,雨天生风天欲晴”。当地人还利用“峡里风”吹晾“腊猪肝”,因为色味俱佳而被美曰其名“龙凤肝”。在峡口古镇附近还有商周文化遗址和号称“中国古代手工制瓷工艺活化石”的三卿口古瓷村,后者据说还保留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描述的制瓷工艺流程。由于时间仓促,我都未能一一涉足,后来读到罗德胤老师发表在《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2期上的《三卿口古窑村:传统农业社会中的手工业村》一文中的精彩片段,不免遗憾。

 

    离开峡口前,我沿着堤岸走到当年的古码头边,只见黄衢南(黄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从峡口古镇旁的江山港横跨而过,曾经代替了仙霞古道的江浦公路是否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迎着萧萧而来的峡里风,望着青山绿水间的峡口古镇,心中不禁感慨人世间的沧海桑田。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二:黄衢南高速公路从峡口镇穿过(摄于2007-11-29)

 

峡口古镇老街组照: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三:峡口古镇老街街景甲(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四:峡口古镇老街街景乙(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五:峡口古镇老街某店铺的鹅卵石台阶(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六:峡口古镇老街上的老行当-弹棉花(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七:峡口古镇老街上的老行当-裁缝(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八:峡口古镇老街上的老行当-写对联(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九:峡口古镇老街上的老行当-打铁(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峡口古镇老街上的老行当-修鞋(摄于2007-11-29)

 

峡口古民居组照: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一:峡口古镇中横街三弄11号“厚德载福”宅外景(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二:峡口古镇中街上某古宅院落内景(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三:峡口古镇中街25号古宅梁架(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四:峡口古镇大蒜铺16号古宅院落内景(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五:峡口古镇四方田17号古宅格扇门(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六:峡口古镇皂角闳1号古宅彩画(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七:峡口古镇四方田1号古宅院落天井(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八:峡口古镇四方田1号古宅格扇窗(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十九:峡口古镇四方田1号古宅牛腿(摄于2007-11-29)

 

[原]【2007江山摄记】之柒:“峡口古镇”

图二十:峡口古镇被焚毁的文昌阁巷1-4号徐文金宅(摄于2007-1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