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2008-02-01 18:45:10)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浙江

江山

大陈

汪氏宗祠

文昌阁

古民居

古村

萃文会

摄影

文化

分类: 浪迹天涯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文:胡波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一:大陈汪氏宗祠与文昌阁的马头墙(摄于2007-11-27)

 

    去大陈村之前我听小姨说过,每年十月初十是那里的传统节日“麻糍节”(麻糍是一种地方小吃,主要原料是糯米、芝麻),大陈村今年的“麻糍节”是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宗祠里举行,饶有趣味的“捣麻糍”擂台赛吸引四面八方的乡民前来观看,曾经在《青青河边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众多影视作品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江山籍著名演员何晴也应邀亲临现场。其实在江山一带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捣麻糍,质量好的麻糍主要从精细度和口感上下功夫。

 

    错过了“麻糍节”,在大陈村还有不少看点,汪氏宗祠、文昌阁、萃文会(萃文中学)、青石街巷、过街戏楼和几十幢古民居都是大陈村颇有价值的人文资源。大陈村位于江山市通往常山县的221省道旁,因为四面环山,有“环山园”之称,村里的主姓汪氏是在明永乐年间从常山县迁入,而常山汪氏又是由古徽州婺源县的大阪村迁来,经过三百余年的繁衍生息至清中叶,大陈汪氏成为“三衢阖郡之巨族”,人们富庶的生活带动了村中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营造。大陈村纵横交错的巷弄都是用当地产的青石块铺设,村边还有同样用青石垒砌的拱形村门和矮墙,大部分老房子的墙基也是以石条砌筑而成,这种质地坚韧、色泽细腻的青灰石头似乎体现了大陈汪氏先祖耕读传家、艰苦创业的骨气,又体现汪氏生财有道、挣钱有方的灵气。大陈村的古民居以徽派风格为主,外观粉墙黛瓦、朴实无华,内部则雕梁画栋、穷奢极侈。

 

    因为当时过于迷恋村中景物,我竟和同行的二舅走散了,后来全靠一座老房子里的汪云老人热心相助才让我目睹了完整的大陈古村。汪云,年过八旬,中学语文退休教师,因为悉心伺候百岁母亲终老在2003年获得过衢州孝子的称号,在他家老房子的厅堂里挂满了很多奖状和字画,不愧是书香门第的后代。汪云老人和我说起过大陈村“一门九进士,同胞两翰林”的故事,他说大陈汪氏自古是个重教崇学的家族,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陈村利用宗祠创建萃文会,又兴办萃文义塾、环山试馆等,还从祠产中拨出专款兴文助学。科举废除后改建成萃文小学,抗战时期又辟为萃文中学,是衢州地区最早的民办中学,如今与汪氏宗祠毗邻的西洋式校舍还在。解放后萃文中学旧址一直办学未辍,做过江山初级师范学校、鹿溪初中等,最后成为大陈乡中学,退休前汪云老人就任教于此。

 

    萃文中学旧址北侧的汪氏宗祠正在大修中,据说整个工程预算要花费190万元。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由逐渐抬升的三进两天井组成,分别是门厅、中厅和寝堂,左右连以厢楼和厢房。门厅高起地面三台阶,为五间重檐楼屋,用繁花锦簇般的斗拱承托起气派的歇山顶门楼,并用各种精致的木雕牛腿、额枋、花板装饰,檐柱刻有楹联“派由大阪,族衍须江”、“一字文星排甲第,周围秀气毓丁男”等。门厅背面是戏台,牛腿、藻井、横梁上都施彩绘,鲜艳如初。戏台两边有厢楼三间,明间用歇山顶挑角,护栏用回纹线条和花心组合成繁而不乱、繁而不俗的图案,古时候这里分别叫做贞节祠和忠孝祠。从天井上四台阶入中厅,中厅面阔五间,明间外用重檐门楼,内部梁架较粗壮,其中明次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梢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明间内额高悬横匾“萃文馨德”,柱上有同治年木制楹联“传家秉礼支分鲁,柱国监宫绩著唐”等三组,内部花牙子、扶壁拱、雀替等雕刻精美。寝堂五间,高于天井六台阶,两旁有厢房各三间,分别是报功祠和崇德祠,它们各在明间出歇山顶挑檐。寝堂的结构比较特别,三架梁、五架梁用直梁出柱头,前出廊天花绘制花鸟人物,下置横匾“须水名宗”,竖联“清贞永矢冰霜操,自然自任画孙谋”。宗祠北面有两进三开间的文昌阁一座,年代和风格与前者近似。

 

    大陈村的半天非常充实,离开时天色已暗,那个暮色下炊烟袅袅的古村落至今还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大陈古村村貌组照: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二:大陈古村青石块铺设的巷道(摄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三:大陈古村的石拱桥(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四:大陈古村过街戏楼门洞(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五:大陈古村古民居外景(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六:大陈古村守侯老房子的老人(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七:大陈古村某古宅院落内景(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八:大陈古村某古宅檐下装修(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九:大陈古村某古宅格扇门窗(摄于2007-11-27)

 

大陈汪氏宗祠组照: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大陈汪氏宗祠外景(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一:大陈汪氏宗祠戏台(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二:大陈汪氏宗祠戏台藻井(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三:大陈汪氏宗祠中厅(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四:大陈汪氏宗祠中厅梁架(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五:大陈汪氏宗祠后厅前廊天花藻井及古匾(摄于2007-11-27)

 

[原]【2007江山摄记】之陆:“大陈汪氏宗祠及村落”

图十六:大陈汪氏宗祠前天井厢楼(摄于2007-1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