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攀登者》,虽然没有达到心中的那个特别高的期待值,但也达到了预期想要的效果。这部记录我们中国人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过程的电影故事很简单,可意义却很重大,因为很少会有人知道,当时的攀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所以“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生命不息,攀登不止,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将国旗成功插上珠峰之巅。
国土尊严,来之不易,攀登绝壁,寸土不让!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国土的归属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国家登山队全体成员的使命。在那个特殊时期里,在这种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靠着自己的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以国家的名义两次登顶珠峰,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影片还原了这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因如此,才更显弥足珍贵。每一次攀登,都伴随着牺牲;每一次跟风雪搏斗,我们的英雄们都是满怀斗志。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加不会忘记那些为了使命和责任而长眠雪山的英魂。当我们的国家登山队员完成生死考验、突破重重险阻成功登顶的第二年,中国跟尼泊尔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穆朗玛峰的北坡为中国领土。在新中国成立这个时间点上,用光影的方式来回首历史,也让后来人重拾这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传奇!其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用电影的方式来还原历史,重温经典,塑造的不仅仅是一种攀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人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宝贵精神。很佩服他们那一代人,为了祖国的每寸土地,勇往直前,他们心中的执念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使命,无畏无惧,全力以赴。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紧张、激动、心疼,很多复杂的情绪糅杂到了一起无法言说。我理解片中曲松林的偏执源于什么,我也懂得杨光心中的梦想是什么,我更加清楚李国梁的使命是什么,以及方五洲的隐忍和坚持到底是为什么,还有徐缨的等待和付出是什么。他们的人物形象鲜活而又丰满,群像戏拍得有血有肉,就是拖沓的文戏有点尴尬,虽然从人物丰富这个角度上看,加入两条感情线可能会显得在寒冷的攀登中有些温暖的“人情味”,可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感情来得珍贵,离别更是刻骨铭心。起先不太理解主题曲《攀登者》中那句“一生一死两难忘”的意思,看完之后也终于明白了。不过,人世间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不足是有的,但我更在意的是影片的意义,即使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那种感觉,也还是比较喜欢的一部戏。我会为这些演员们的演技在线而鼓掌,也会无奈配音的问题,但他们为了这部电影不畏艰辛,克服很多障碍,为的是向真实的那段历史致敬,为的是以最好的状态,来展现那些攀登英雄们的中国精神却更加值得赞许。所以,好也罢,烂也罢,因人而异的客观感受都不要紧,可勇于去做别人不敢尝试的事情才是硬道理,拍烂总比没拍要强吧,至少让国人铭记的是“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每寸冰霜,每寸锋芒,每一步都是信仰;往来绝壁,那道天梯,可以是我的肩膀!必定有我,登山绝顶,只为国旗飘扬......”一部《攀登者》,让人们了解到尘封多年的那段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而那舍身取义的品格和无惧无畏、勇攀高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铭记和传承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座山峰,每个人都是攀登者,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为梦想、也为家国努力攀登,去翻越人生里的每一座山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