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期内,不要对楼市回暖抱有幻想

(2008-05-02 21:26:54)
标签:

房产

经济

楼市

房价

蓝皮书

中国

短期内,不要对楼市回暖抱有幻想

          ——任远

 

从年前到年后,楼市回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人说节后3月,3月不成,有人说4月,4月不成,有人说5月。每一次争论都承载着几万家开发商的回暖期望,也夹杂着几万家开发商的失落失望。

 

就在大量开发商等待无望准备5月集体跳水降价促销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和社科院蓝皮书对中国当前的楼市同期发表言论,支持房价还将继续上涨的说法。徐教授看涨主要来自于对大量流动性资金寻找出路进入楼市推高房价的担心,而社科院蓝皮书看涨主要来自于供求关系的失衡及物价上涨成本增加。

 

言论一出,业界哗然。

 

姑且不说正确与否,仅其言论的观点对开发商的信心绝对是一个有力的支撑,一大部分开发商相信了他们说的话,并把他们说的话当成了“圣旨”,来说服自己的员工并拿来教育购房客户,同时,加上对05年“国八条”、06年“国六条”过后几个月内的楼市反弹经历的侥幸心理,他们对本次楼市的回暖依然充满了信心,认为坚持一下,过不了多久,楼市就会像往年一样继续回暖。

 

但笔者却认为,本次“楼市回暖”仅仅是开发商的一种幻想!笔者对开发商的“回暖幻想”充满了担忧,一旦他们存在着这样的幻想,必将不能正视现实,那么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以至于错失销售良机,倒闭或被人吃掉。

 

无论是徐教授或者是社科院都是一家之言,仅作参考,不能拿来当“圣旨”。徐教授一直都主张房价上涨,虽然目前楼市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他的观点还是依旧,这就让人有点想不明白,没有金融危机房价照样会降下来,这也许是徐教授最不愿意看到的,但目前的中国楼市正在上演给徐教授看。还有社科院的蓝皮书,从其分析导致房价上涨的四个因素来看,无视当前楼市的急剧变化而按照常人思维来作文,幼稚之极,万不可登大雅之堂。

 

站在客观的角度,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的中国楼市,就会发现:短期内,楼市不可能回暖!

 

原因有以下五点:

 

第一,观望阴影短时间内难以消去。等了大半年了,观望的情绪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并继续保持着蔓延态势,这个阴影不会短时间消失,即使短时间出台楼市利好消息,那么从观望的情绪截止到购房信心的再次建立也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房贷枷锁短时间内难以去除。这一次楼市的转冷来自于“9.27房贷新政”,其中重要一条即是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的贷款比例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这是制约大量投资投机不敢再轻易买房的主因,随着打压投资投机政策的相继出台,主动去套上这个“枷锁”的主儿越来越少,没有了大量投资投机者的介入,楼市的销量必将大量下滑,楼市回暖也就遥遥无期。

 

第三,保障性住房消除了恐慌性购房心理。3月底出来的09年住房计划以及6月份要上报的五年住房保障计划,对于未来的保障性投入给予了公示,这就从一定意义上消除了大量无房户因担心未来买不到房子或更高价买到的恐慌性心理,因此,想再次制造民众恐慌继而拉高房价销售的大好局面将不会再出现。这与05年的国八条河06年的国六条出台后迥然不同,这也是本轮调控之所以制止住房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当前房价高位运行、极不正常。现在的房价都是07年5、6月份之后迅速增长起来的房价,上涨幅度大多在3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达到了60%以上,这就是泡沫,政府的本次调控就是要把这个泡沫挤掉。虽说现在的房价都在打折促销,但基本都在高位上运行,水涨船高,谁都不愿意少赚一分钱,因此,从全国来看,即使全部降价20%,相对于去年3、4月份,都还是高房价,这就是最近为何国家每次公布数据说2月份、3月份全国房价同比上涨的原因。高房价在当前的形势下最可怕,有可能随时倒塌下来,一下子恢复到去年3、4月份的房价。而目前的广州深圳房价大量回调就是先例,几个月后,二三线城市也将受其连累开始降价回调。

 

第五,CPI短期内不可能降下来。大家都知道,这一次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中国的不算很严重,但相对于前几年的太平盛世,今年经济运行极为艰难,政府的压力很大。在本轮通货膨胀没有降下来之前,货币从紧的政策不会松动。看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态势,短期内根本降不下来,这个时间至少需要两年左右。因此,指望08年政府出台楼市利好政策是不切合实际的,这也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楼市短期内回暖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