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业省域化战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7-08-06 16:02:59)
标签:

建业

芝麻

西瓜

战略

建业省域化战略=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反思建业省域化战略的得失
 
其实建业走错了一步棋,那就是省域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在聚焦战略和分散战略方面,建业选择了摊大饼,结果是,捡了很多芝麻却丢了大西瓜!
 
假定去年建业总销售额20亿(未达到),按中央花园和曼哈顿这样的项目来看,在郑州两个项目即可轻松完成这个指标!
而事实是,建业用了16个城市的项目,才凑足了近20亿的销售目标,除去郑州的7.5亿销售额,地市15个城市总销售额12.5亿元,平均每个地市销售额8000万元,而现实是建业每个地市都有一个以上项目同时开发销售,假定按照建业地市20个项目计算,建业平均到每个项目只有约6000万元。
 
对比一下:
在郑州,踏踏实实做2—4个好项目,销售额可达20亿元,公司员工可控制在80人左右,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人才风险大大降低,公司利润大大提高;
郑州+地市,16个城市,销售不足20亿元,郑州退居第三,公司员工800余人,管理成本加大,人才风险加大,资金链风险加大,公司利润降低。
 
两者相比,熟轻熟重,可见一斑!
不知道老胡为何偏偏考虑避轻就重,丢掉大西瓜而去疯狂的拣芝麻?
 
难道仅仅是为了“让河南人都住上好房子”吗?
如果这是他的本意,那他的现实做法却欺骗了一大部分河南人民,因为他在“人民”前面加了“有钱”,看看他们楼盘的定位,有谁还为他这个当时激动人心的口号而鼓掌呢?
 
如果是为了大大的赚钱,轻松的赚钱,那他的省域化战略战略战略更是事与愿违,看看地市的开发商,随便一个三五十亩的项目就可以达到销售收入过亿元,而建业却办不到,看看他们庞大的队伍和过硬的营销装备,难道非要说是市场错了他们对了吗?
 
建业看似庞大,其实是用10个人干其他公司1个人干的活,是用2—3年或者更长的开发周期来做别的开发商1年左右即可完成的工作,从这一点上来看,建业这个企业一点都不值得我们尊敬和艳羡!
 
事实上,建业在地市的赢利能力并不强!
在地市,除了让当地老百姓知道建业的房价高、把周边的房价托高了外,谁又能记得建业什么呢?从他绿色家园系列全线陷入、滞销两年,再到当地巨头迅速崛起疯狂堵截,建业在地市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各个地市项目部,在房地产营销方面除了相互拷贝广告以及相互借用“员工当房托儿”外,没有一点创新,在产品上严格照搬照抄,全然不顾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地理特征。其实,他在各个地市推出的产品都不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平,前三甲都很难,虽然他的价格是第一位的!
 
地市的不温不火,导致其在地市的营销成本加大,销售周期变长(比一般的项目高一倍以上的销售周期),资金链条拉大,人才跳槽变动频率变高——这一切都为建业的企业快速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摊大饼的战略部署,分散了建业在郑州开发精力,其郑州的几个项目除森林半岛销售顺畅外,其他几个项目都是“煮剩饭”式的推广销售,联盟新城、置地广场,这两个项目的滞销让建业在郑州的营销水平风光不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建业在郑州丢了阵地!
当大多数企业迅速大量囤积土地考虑三五年后的开发时,建业却把目光描向了地市。“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今,建业再也不能轻而易举的在郑州拿地了,要想在郑州生存,其只能像拿南阳路和北环附近地块花430万/亩的去高价竟拍了,这也许就是建业联盟新城、置地广场在郑州不紧不慢的“精耕细作”之原因吧!
 
无论如何,未来几年,在郑州没有土地的建业,会否从我们郑州市民的视线里消失呢?而没有了郑州作为根据地,建业的省域化战略是不是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战略决定成败!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的时间里,战略并不被大多数开发企业所看中,因为,他们没有“死”过一次。
而房地产永远都会这样一直“和风暖阳”吗?
一旦遇到政策或金融的急剧变动,他们还能这样安逸的度日吗?
 
建业,这个只知道摊大饼而不知道练内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大型企业,在下一次房地产政策巨浪扑来时,会不会像顺弛一样蛋打鸡飞退出市场呢?
 
我觉得这绝对有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