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奴时代”,请你抬头微笑 和身边的亲人说说话

标签:
最远的距离更多第一部而是在一起 |
分类: 热点热评 |
“房奴”、“车奴”我们大家都知道,可是“屏奴”你听说过吗?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人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ipad的等工具,我们的朋友圈、获知与分析,甚至心情的喜怒哀乐全都捆绑在了手机的那块屏幕上,“屏奴”成为了日常生活群体中最常见的一个群体。
从1973年第一部手机问世,到如今智能手机在全球主要国家普及率超过50%,四十年间,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攻城掠地。过去只是用来通讯的工具,现在已经覆盖了我们所有的碎片时间,甚至加重了我们生活的碎片化。
美国调查机构发布数据称,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地铁里、排队时、睡觉前、起床后、上厕所时,智能手机都是人们打发时间的首选。
一项调查称,只要能使用智能手机,人们愿意放弃一系列活动: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放弃喝酒,超过50%表示愿意在一周时间内远离咖啡、巧克力等,20%愿意放弃电脑,还有1/3表示宁可放弃一周性生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智能手机。
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线上互动,面对传统社交时多少有了生疏。中国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家人吃团圆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话,但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盘子离席。
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有关“儿童安全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感到不放心”的人占71.9%。家长的不放心不仅仅是“玩手机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更多的是对孩子们培养社交习惯的担忧。
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加重了传统社交活动带来的焦虑感,然而人们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会变得更加依赖手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聚会时,大家寒暄不到两三句,便各自掏出了手机开始刷微博、朋友圈。手机让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通过手中的那块屏幕热情的交流和问候,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