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涂鸦墙走红网络 涂鸦是否应该被保留?

标签:
管理部门网络也就是中国大学精神杂谈 |
分类: 热点热评 |
最近,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东九墙”成了热门话题:两堵充满各式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的涂了又抹、抹了又涂之间不断“变身”。大学采取了将满是涂鸦的墙一次次刷白,一方面也证明了涂鸦在大学里不太受欢迎。那么究竟涂鸦为何如此的不受待见呢?
在许多人眼里,涂鸦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建筑物上随心所欲地胡涂胡画。其实不然,大街上和校园中常见的涂鸦,最早是来源于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的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破坏。
1996年,涂鸦开始进入中国,思想活跃的大学中涂鸦也越来越多,可是等待涂鸦的是严格的管理甚至是禁止。而且,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涂鸦墙也都慢慢消失。
从管理者的思维和角度来看,涂鸦的禁止和消失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中国大学的管理者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思维,恨不得大学如同军营一般,学生也如同机器人一样听话。任何不符合领导审美和趣味的涂鸦,都可以被划为“破坏环境”。
也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僵化的思维与年轻的学生出现了对撞,只是地位的不平等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反击甚至沟通的机会,他们所得到的只有管理者一句句的“禁止”。
当然,这些还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核心问题就在于,涂鸦的内容往往与主流的价值观念并不相符。前文已经说到,涂鸦是产生于纽约的边缘地区,天生就带有一种反叛和诉求。这种精神,在大学的主流教育里边是被忽视甚至是被禁止的。有时候,反对的并不是涂鸦这种形式,而是涂鸦的内容。
事实上,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涂鸦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一个创意标志。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对这些街头艺术也颇感兴趣。在一些旅游指南中,甚至有专门章节介绍像伦敦东区、巴黎左岸纽约春天大街、柏林墙遗址、日内瓦伯尔尼街、名古屋艺术大学附近的涂鸦区。
涂鸦看起来虽有些零乱,仔细观赏却总会发现其中的趣味,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年轻人的艺术激情与创意,也代表了这个城市或者学校的真实性格。
华中科技大学“东九墙”涂鸦被一次次涂白以后还接着还在涂鸦,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涂鸦有着现实的需要,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应该保留。大学本就拥有宽容与自由的精神,更应该对多元文化有更多宽容。更何况,涂鸦在世界很多大都市都常见,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并有所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