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娜号”邮轮被扣事件背后是什么

标签:
代价婴儿在中国严重损害消息杂谈 |
分类: 热点热评 |
中国“海娜号”邮轮被扣事件背后是什么
9月14日下午海航旅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通报称,我国内地首艘豪华邮轮“海娜号”被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扣留,船上2300多人已滞留20多个小时。
“海娜号”邮轮原定于当地时间9月13日16时由韩国济州开往仁川,但在离港时,被济州地方法院扣留。据介绍,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沙钢船务有限公司以法律纠纷为由,向济州地方法院申请扣押船舶。被扣留时,船上有旅客1659人及员工650人。9月15日滞留旅客乘包机陆续回国。
关于沙钢船务和海航的债务问题,早在08年就应经存在了。但是两家中国公司因为债务纠纷,让1600多名游客滞留国外的同时,他们是否想到中国人的脸已经毫无保留地“滞留”在了国外。事件当事方之一,江苏沙钢船务在“成功”地把事情搞大之后,昨天还十分“谦恭”地对游客表示了同情。但他们的同情表达得很不到位,因为滞留游客中包括大量老人和儿童,仅昨天首架回国航班的283名乘客中,就包含19名儿童、1名婴儿。江苏沙钢船务至少应该向这些老幼专门表达一次同情。
江苏沙钢船务昨天对媒体表示,其申请扣船有法理依据。事实上,此次并不是沙钢船务第一次扣押海航的船。2011年和2012年公司曾分别在印度和南非扣押过海航一条散货船和一条油轮,之后海航还清了所欠沙钢船务的钱款。再看看国际惯例,国际上,各种货船因债务被扣甚至拍卖的消息,屡见不鲜。但载满游客的邮轮因债务纠纷被扣,几乎是闻所未闻。难道是此前国外众多的债权公司,都不知道邮轮可以扣?恐怕不是。是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算被欠了金山银山,也不会狠心向老人孩子“下手”。解决债务纠纷,沙钢船务有很多选项,但它偏偏选择以游客为筹码。
海航作为事件的另一当事方,其表现也是问题多多。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海航存在信息告知不及时、游客赔偿过低等问题。虽然邮轮为游客提供食宿,但在滞留期间,海航没有及时告知游客滞留原因,多数游客竟然是通过网络、电话得知自己真实处境的。更为重要的是,邮轮是因债务纠纷被扣,这说明海航一直让公司船只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下运营,最终导致游客合法权利难以保障,这是对游客最大的不负责任。因此,在这起邮轮被扣中,海航的法律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海航掌门人陈峰此前表示,“海航的中国梦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100名左右,到2030年,进入50名”。企业有造梦的权利,但同时是否也应该履行欠债还钱的义务?否则你的梦就算实现了,又有多大的价值?
一条豪华邮轮到达济州港,在中国公司和一家韩国地方法院的共同“努力”下,邮轮被扣留了,同时,一条人道主义的底线也被突破了。底线被突破后,法律问题随之而来,扣的是邮轮,但事实上也限制了船上人员的人身自由,严重损害游客的合法权利。不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外国的法院,只要有过错,他们都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