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返回舱顺利着陆太空授课载史册
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此次空间实验的重要一项,那就是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进行授课,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地面课堂活动,中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太空授课活动实况。
太空授课由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地面课堂开始上课,师生们共同观看了讲述航天员太空生活的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10时11分,地面课堂建立与天宫一号的双向通信链路,太空授课正式开始,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有关专家称,太空授课活动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早就得到指示的内蒙古四子王旗政府表示,他们已为宇航员着陆后的第一顿早餐备好食材。据介绍,此次返回地面的宇航员早餐食谱最重要的一道菜是清炖羊肉,四子王旗负责在内蒙古一家企业选定了5只特级5月龄“杜蒙羊”,经四子王旗动物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严格检疫,其均符合宇航员的食用标准。
神十回家了,完成了短暂的科学使命,我国的航天史上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留给科学家的可能是难得的实验数据,而留给未来更多的可能就是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授课,作为造梦的一部分,这次授课承载了太多对未来的希望,必将载入史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