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收费谁是利益战最大的赢家
凤凰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几天陷入了一场场口舌风波。门票新政实施一周了,148元的入门费带来了那些影响已经逐步显现,而最近有一条消息透露出,门票新政的实施当地政府才是最大的赢家。
自凤凰古城10日收取门票后,负效应逐渐显现,直接影响是导致游客特别是散客大幅减少。据《羊城晚报》报道,从10日到13日,门票收入虽突破227万元,但游客人数仅为去年同期的38%。三天内,散客的票只卖了200张。而往年周末散客都要在8000人左右。
与此同时,148元的“进城费”也透支了游客的消费能力。据了解,由于团体客都有定点吃住的地方,古城内的农家船、客栈和工艺品店等,主要做学生和周边自驾游人群等“背包客”或“驴友”的生意。受散客减少影响,上周末古城内部客栈的预订率降至50%,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甚至有街面上卖土特产的小商贩13日一天才卖18元钱的东西。
农家船户的利益损失似乎更加严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古城开始收“进城费”后,进城便可以在北门码头处乘坐景区的船,农家船再也没有人光顾,两天入账仅数十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凤凰古城收取门票是不明智的,负效应很明显。大家都认为古城市区应该有古道热肠,想去看一下,这是游客的权益,无端提高票价会使游客产生反面形象的认知。未来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把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1000条网民留言进行抽样分析后显示,对“进城费”一事持否定态度的,占到91.3%。面对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凤凰为何还要强行收费?分析人士认为,从定价机制看,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
有媒体透露,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说,门票收入或许要为公司的上市做贡献,而且公司的分成中,政府以土地入股49%,叶文智占股51%。这就意味着,政府才是"门票收入"的最大赢家。
当地政府对执行收费的强硬态度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11日,古城内众多商户自发罢市抗议“进城费导致散客锐减”,被凤凰县官方定义为系“无证导游、拉客人员”组织、唆使;12日,凤凰县官方与100多家客栈老板座谈,副县长高湘文称,商户必须度过阵痛期,“很多人不在乎门票多少”;14日到15日,家住该景区的小伙儿黄田被曝出“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被拦,因为检票人员认为“女友不在免票政策之内”。而凤凰县官方对此戏剧性一幕的回应是:正常,规矩定了就该严肃。
种种数据表明,政府着实获利不少,并很有可能为上市做准备。历史文化名城就这样打着文化的幌子做起了商业活动,我们曾经很清楚历史文化是一种什么概念,参观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怎样的现实教育意义。可是现今政府为了利益“圈城造金”,我们曾经对历史文化的观摩学习的热情还会持续多久?这算不算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