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造价两亿的阿房宫短命

标签:
再续下一步万元小产权房不利 |
分类: 热点热评 |
什么原因导致造价两亿的阿房宫短命
“建好13年的阿房宫景区要拆了!”
为何阿房宫景区如此“短命”?若是选址不当,何以开工建设并迎客十数年?既已建成,是否非拆不可?景区拆除后,下一步建什么?
阿房宫景区所在的位置靠近城乡结合部,景区门前的红光路可见各种工程车辆来往,带起黄沙和扬尘,西郊是西安的老工业区所在的地带,近年发展相对缓慢。阿房宫景区的大门特别显眼,红柱黑瓦的古式建筑风格,门口有两座金色的老虎雕塑,不过其中一头老虎表面的金箔已经开始脱落,整个背部裸露出黑色的底色。走进大门,守卫城门的士兵雕塑断了胳膊,供游人休憩的木头桌椅积满灰尘,秦始皇的塑像被放置在大殿门口的阶梯上,帽子上的五根珠链只剩下两根半。
负责阿房宫景区拆除工作的沣东新城管委会指出,此前报道中提到的“陕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不实消息,现有的阿房宫景区全名“锦绣阿房宫景区”,由当时三桥镇聚驾庄村引进的民营企业投资兴建,并非国有企业投资,属于个体民营投资,可以说只是个“村级项目”。而且实际投资并没有达到两亿元。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者透露,他所知道的景区资金投入为4000万~6000万元不等。
锦绣阿房宫景区的建设在当时当地是一个大工程,秦阿房宫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当时遗址保护区内最大的企业。经过五年的建设,2000年,阿房宫景区正式开放,门票38元。景区打着“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的口号也吸引了不少客人,加之阿房宫率先推出了许多演出,包括“宫廷歌舞”、“编钟编磬”、“秦皇选妃”、“龙舟游兰池”等等节目。这在当时大多数历史古迹景区都属于纯静态景点的情况下,一度很受欢迎。
景区在2003年非典时遭遇了第一个“重创”,公司发现客流大量减少。雷卫平解释,非典的打击还未恢复,通往景区的道路也遭遇修建,大型的旅游巴士难以到达景区。门票收入减少后,景区的日常维护也开始出现问题,200多名演职人员也逐渐离开,景区日益破败,客流也越发稀少,甚至在个别日子,景区一天的游客不到10人。
有员工透露,为了维持经营,景区内的湖岸还建起了数十栋小产权房,以维持公司日常开支和现有的100多名员工工资。沣东新城管委会表示,2012年,公司负责人雷应魁多次主动提出对景区进行拆迁。雷卫平说,景区开放13年来,至今还未收回成本。
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解释了拟拆除阿房宫景区的原因:
第一,2012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陕西省文物局提出的《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按照这份规划的要求,现有景区部分建筑不符合规划,对文物长期保护不利;
第二,现有景区处于遗址正南方一级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高度超过30米,超出了新规划要求的8米;
第三,新规划要求保证遗址本体的南北景观视线通廊,即从遗址处应可看到秦岭;
第四,现有景区经营不善;第五,现有景区租赁村土地2014年租期终止,该村不会再续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