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理解发改委的冤屈?

标签:
财经伊朗国家计划委员会油价国家发改委杂谈 |
分类: 热点热评 |
在一部分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部门,预测专家,地震仪,油价调节器等等一系列外号被冠在这个国家部门头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舆论事端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2010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早上7时49分,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
(2)、2010年10月25日上调油价。同一天,印尼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3)、2011年2月2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新西兰发生6.5级地震;
(4)、2011年3月11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发生9.0级地震;
(5)、2011年4月7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再次发生7.4级地震;
(6)、2012年2月7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菲律宾中部强烈地震造成43人死亡;
(7)、2012年3月2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墨西哥7.4级地震;
(8)、2012年8月1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新疆克州喀什巴楚交界5.2级地震;8月11日伊朗西北部大不里士地区发生两次6级以上地震及数十次余震,已造成至少25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看了这组数据也就不难理解前文所说的了,为什么一部分网民把发改委比喻成地震仪,比喻成张衡,比喻成地震预测专家,说只要发改委一声令下,让哪地震哪地震。
可是事情真的有这么玄乎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作为国务院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于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作为网民的一份子,我当然也不希望看到物价的肆意上涨,也不愿意看到大家买车容易用车难,可是回过头冷静下来想一想,何必要把这一切罪责与发改委这样一个“上级部门办事员”联系到一起呢?他充其量只是众多国家部门中的一颗棋子,计划发展战略,平衡经济发展,调控宏观经济,但在我国,谁都清楚的一点就是,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发改委既不能独立决策国家发展,又不能改革掉不合理的机制体制,所以能做的只是调控市场经济,也就是物价上涨下调,下调上涨,周而复始的循环......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的“解释物价上涨合理化部门”。
好了,就不说这些让人揪心的话题了,再说就又和体制联系到一起了,我们接着说地震,接着说说发改委与地震的不解“情缘”。
首先向受灾地震致以问候,祝灾区早日恢复宁静。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不是说铁人王进喜的光辉事迹,而是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所以地球又震了......
我相信这些都只是巧合,笑谈待之。
众所周知,中东局势混乱,叙利亚内乱,伊朗核危机,北约对伊朗石油制裁措施陆续实施等一些列问题干扰着国际原油价格,所以为了保持石油业的正常运作,必须在一定幅度上与国际油价保持一致,以避免炼油业的亏损局面。
可谁承想,发改委上调油价的时间总会阴差阳错的与地震联系在一起,冤屈谁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