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中国《广州日报》少女怀孕副产品 |
分类: 生活感悟 |
当下中国,有女儿的家长比没有女儿的,大概要多一份担心:那就是担心女儿早恋甚至早孕。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没有人能提供具体数字,但超过开放的西方估计是没有问题的。———美国少女怀孕率在发达国家中第一,每年有75万少女怀孕(5月4日新华网)。
问问我们各大医院负责人流手术的医生们,这个数字在神州大地算得了什么。
前天看到广州一个“家庭教育大讲堂”上专家陈一筠说的一席话,她和她的团队和北京一家妇幼医院合作调查发现,这么多年来,做人流手术的妇女中,未成年少女占四到五成。这就登在昨日的《广州日报》上。
或许,这个数字对那些从事人流手术的医生们来说,已经是处惊不变了。但对家有千金的父母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少女怀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而我们的解决思路又在哪里?
无论是专家还是父母,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要鼓励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因为在青春期,这是一种必需。哪个少男少女不怀春?既然性冲动不可避免,我们大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前段时间,乐嘉老师在写给他15岁女儿的一封信的时候,也言辞恳切的提到了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当下能够做到的,对照专家的建议,这些都还是比较理性的。如果家长能够做到了,相信事情还不至于太糟糕。虽然我们视未成年人的性关系为洪水猛兽,但是如果事情发生了,我们还是需要抱着最大的耐心和限度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社会观念和教育观念还必须改变。
不可否认,今天再保守的人,也和几十年前最开放的人差不多开放了。其实不单中国,全世界都是这个趋势。毕竟几百年来人类发展的潮流,就是重视和尊重人人平等的个性(争民主争自由也是这个目的),不论你喜欢还是讨厌,不论是好还是坏,这个趋势无人能阻挡。虽然早恋早孕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副产品,是一个严重摧残少女的副产品。但它确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承认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遮遮掩掩反而显得更加神秘,如果少男少女在课堂上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就会从毛片和某些书中获得并不全面并不正常的信息;家长(尤其母亲)的恐吓和老师的沉默,反而会助长叛逆的孩子好奇和挑战心理。因此与其用厌恶的恐吓的口吻来说教,不如平心静气来解释,起码找一些书让孩子们自己真正了解———虽然这么做,对家长和学校来说,还是个挑战。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既然少年性行为难以避免,那起码要做到安全地进行,不能再让那么多天真的少女经受人流痛!更重要的是,所谓“贞操女神”之类,当个噱头可以,当个笑料也行,但千万不能当成模范,否则后果必然适得其反。
公开教育的确比严厉的禁止好。其实不光性教育,这个可以普遍适用于我们中国时代大发展的方方面面。最该责怪的不是我们“无知的孩子们”,而是我们明知不做的“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