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旅游名胜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圣地,都设有许愿池这一景点,凡是出门去玩过的人都会遇见或大或小的许愿池,大多游人往里面或是洞口或是直接水池里扔下硬币,面值不一有一元5角或是一角。为了拿这钱来许个自己的愿望。

很想知道这种传统始作俑者是何人,为何许愿要用这些钱币,作为自己的筹码,去换一个未实现的愿望,听说过用叠好的纸鹤,夜空划过的流星,水中的玻璃瓶,甚至说用脱落下来的睫毛去许下一个浪漫的愿望,这是一种心境,一种人们内心隐藏的浪漫。殊不理解为何去到风景名胜扔一硬币就想换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是不是带着一点铜臭味呢?
再说旅游景点为何要安排这一把戏?究竟是先有许愿池还是先有许愿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所以且不论它。每次经过许愿池里面都已经有了大把大把的硬币了,如果里面一个也没有,游人会知道要往池里扔币许愿这一说吗?只是我们看见了有很多在里面我们才知道:啊,原来这是扔币许愿的啊!我也来许一个。然后接着一个又一个...
最近网友爆料说白云山摩星岭龟蛇许愿池边游客不顾湿身和形象跳进许愿池打捞钱币引起热议。而后事情的真相终于大白,白云山管理局指出那名跳进龟蛇许愿池的“游客”其实是白云山的绿化工人,他当时正在进行清理池中垃圾和钱币。

也想知道,钱币去向哪里?管理局说是用于绿化维护费用上,那门票不是游客花钱买的吗?各许愿池只不过是各大旅游景点的合法集资地。由于市民向许愿池抛扔钱币没有明确要求钱币用途,所以严格来说,钱币不属于旅游地财产,该管理单位不予管理也无可厚非。
笔者认为应该在现场竖立告示,倡议市民不要扔钱。游客也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变成为旅游地赚钱的一个手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