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寒要跟作协过不去?
(2008-09-24 16:12:58)
标签:
新锐读书人韩寒作协杂谈 |
分类: 热点热评 |
为什么韩寒要跟作协过不去?
先说到这个作协,说到它可能大伙第一个映像就是开会,开会就想到官腔,到这先打住。稍读过几年书的人都了解中国文人或者说是读书人,自古而今都有一种清高的姿态,虽然人数甚少,但是其思想统治地位还是泰山北斗之尊,到现代社会也一样。说实在的话,像作家这个“精神文化创作的群体”,形成组织的必要性,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上的因素,与古之君子的青竹高洁之风相去甚远。相反像韩寒这样的新锐“作家”更有一种现代版的“清高”之风,尽管个性的张扬与言论的自由形成一种叛逆的映像,但相比“作协”这样的群体,新锐的80后还是受到大众的认可。内在因素就是中国文化基因中的“清高”影响。这给韩寒这群新锐以底气与后援,网络可见一斑。
韩寒与作协的矛盾,李白有一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所有读书人的至上境界,恃才傲物,自古有之。到如今,韩寒为首的新锐,有没有才,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可以“恃财傲物”,“不为斗米折腰”的求官之路早已经成为历史,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大众化让作家走向生存独立化,而作协这样的一种形式大于实效的机构,在非“非蓬蒿人”眼中自然是不屑一顾的,形成对立是必然,对骂也是必然,更何况有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八卦记者呢。
林无百鸟不鸣,花无群芳不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早,中国文人不该埋头纸堆,虽不要求一鸣惊人,但至少得有鸣才好。
叫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林子大没鸟叫好像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