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款待有时“是一种折磨”
在新华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日本在华商人称“中国式款待是种折磨”?很多人不觉得,但我却很认同这种观点,中国式款待确实很多时候是一种折磨,虽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但对很多朋友的待客之道真是不大认可,究其最终原因是没有个人空间,在中国人的交往中,用个确切的比喻,可以说“中国式款待”有点“梁山好汉”式的待客之道。虽然不是扛着猪蹄乱啃,但也是满桌佳肴保证你有包可打;虽然不是端起坛子开怀狂饮,但“再干一杯”总是没完没了;当别人请你赴宴时,你不去的话就是不给面子,别人不会管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愿意去,总之好像在中国没有拒绝这个词的存在,而且没有人愿意接受“拒绝”,根本原因还是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不管是邀请,还是宴客,具体到酒桌上,都没有考虑过应该给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这就是“折磨”的根源,其实我们都应该慢慢的习惯被拒绝,这是一个人与民族走向自信的路途。
人与人之间很多种关系,有恋人,有知己,有患难的生死之交,当然也有一般的朋友关系,但我个人觉的,除了恋人关系外,其他都只是一种淡淡的有礼节性的交往,用句“君子之交淡如水”最能集中表达,真正的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支持对方,而且彼此都有一个非常自由的个人空间,当你需要帮助时他会与你贴的很近,去支持你帮助你,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天天需要酒肉来浇灌的话,那这种朋友关系没有也罢。
接着说上面的日本在华商人吧,在商言商,相信商人之间最需要的是诚信,至于交际,尽礼节即可,没必要把我们的一套全加给他人,硬牵着别人鼻子走,使人一点空间都没有,文明的交际一该是一种惬意的,舒适的,自由的交往。其实对现实交际,很多人都有同感:“交际应酬没办法,不能不去…”为什么大家不把这个窗户纸捅破呢,社会在进步,不健康文明的交际方式我想也应该变一变吧,尽管习惯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但必须否定的就得否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