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7日  PK  2月14日

(2007-08-18 11:41:17)
标签:

娱乐/八卦

 7月7日   PK    2月14日

 

     又到一年七夕日了,都说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但看看外面,却没发现有太多节日的气氛,与每年2月14日大街小巷的玫瑰花、巧克力相比,7月7日总是显得很冷清!

7月7日 <wbr> <wbr>PK <wbr> <wbr>2月14日

    在我们父辈的眼中,牛郎织女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同一般,每逢七夕之夜,有多少痴情男女面对星空许下美丽的爱情祈愿,但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七夕是何节气,牛郎织女为何许人也,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了,相反,现代人或许更熟悉的是西方的2月14日情人节,是敢于冲破家庭阻力追求爱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在我看来,可能是缘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与现代人的爱情观相悖。牛郎织女忠贞不渝,但最终却还是屈服于家庭势力之下,只能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因为七夕节有太多中国传统的因素,矜持、羞涩、软弱,这与现如今的年轻人所追求的大胆前卫的爱情观是相悖的,如果是现代人,他们宁愿毁灭,也要争取在一起,也因此他们对于这个节日不屑一顾,他们宁愿选择明确标注为“情人节”的2月14日。

    其二:节日习俗。七夕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听听这些习俗,现在有多少女性会去选择呢?相反,情人节就是玫瑰花,就是巧克力,一个词就是浪漫,这也难怪女孩子们会喜欢情人节了,想想谁还愿意晚上仰头向天,去默默的祈祷,要什么心灵手巧,要什么美满姻缘,

    其三:西方节日的冲突。在很多人看来,过“洋节”,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好像只要过“洋节”了,自己也能沾染上一种“洋气”。

    据我所知,在2006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并列为六大传统节日,可以说在中国,“七夕”也算是一个应该被我们重视的传统节日。有人提议将七夕改为“东方情人节”,其实是在没有必要,真设计为“情人节”,和“西方情人节”PK,真正能生出吗?我看未必!

    现在2月14日的情人节已经深入人心了,硬要再去搞什么东方情人节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了,我们何不挖掘其深含的中华韵味呢?其实七夕被喻为中国的情人节,参照故事内容是很牵强的,它更多的还有对女性传统美德的一种颂扬,我们完全可以从这点出发来庆祝这个节日,让七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节日意义。以后,将不再有7月7日与2月14日的PK,因为我们的七夕有我们独特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