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为什么没英文值钱
昨天看到一则小幽默:
“等咱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能听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最正常的语速!阅读理解全是政府工作报告。作文就是申论。考死他们。”
还好看的时候没吃饭,要不肯定喷。明天就是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了,一些同学考前自我幽默一下,放松放松心情还是不错地,不过“中文四六级”这个词,我觉的还是挺沉重的。

现在,英文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肯定比咱中文高。咱们暂且抛开什么“母亲情节,母语情节”,心平气和、不带偏见地分析一下。
在大学里,中文系在八十年代的风靡一时,那时候都流行写诗送女朋友,可惜现在中文系的男生们,你们命苦,现在流行送玫瑰,说I
LOVE
YOU!而外语系的孩子们现在发啦,从以前的“假洋鬼子”转变成了现在翻译、高级翻译、同声翻译,女孩子们追的也是不亦乐乎,随之而来的是,外语系的大学录取线节节看涨,势有俯视其他系别的趋势。
再看人才市场招聘,“英语过四级?过六级?专业几级?”这简直就是那些招聘主任们的口头禅,有的干脆请个“西来佛”直接和你对话,那阵式还真有点崇洋的感觉。至于中文,那倒没什么要求,在招聘者眼中,是中国人都说中国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张口说两句,没口吃,得,下一个。
要说最直接的体现,那当然得看工资了,有人提倡“高薪养廉”,我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高薪养言”,当然此言是外国之言啦,少的三、四千,高的一、二万,更恐怖的是按秒酬,那待遇,没准哪天布什下岗了就来中国当翻译了。对别人的高薪,写方块字的同志们是“敢羡不敢言”,基本工资就一千五左右,其他就看你“蚂蚁”爬格子,码字码的眼睛翻天,就得个几十元钱。
要说为什么英文比中文值钱?我想各位网友应该声讨一下那个“三宝太监”郑和,你说别人哥伦布到哪都带个教父去教英语,你七下西洋怎么就不带几个道士去教中文?在海上多划几里地,去英国那旮,让他们都学学中文来着?真是白浪费了明宣宗那几十艘“航母”,让你白得瑟了几次。前人载树后人乘凉,中文没英文值钱的原因,就是郑和那太监的外交政策不够铁血,没有当好这个“文化使节”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