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法治舆论正在步入歧途

(2007-06-13 16:38:22)
标签:

端木珈铭

法治舆论

感悟随笔

社会

分类: 热点热评
 

中国法治舆论正在步入歧途

 

    最近,看了几次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今天又看到一则《山西黑砖窑事件续》的新闻,脑海中这是夏衍《包身工》的翻版,怎么在现实中还会有这么大的劳工案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回味近年来,中国在维权、法制等法治舆论报道力度上,显然是有所增加的,而且是各类大案要案不断报道,但为什么中国法治舆论的报道却像娱乐报导一样,越来越有“暴料性”,而不是像法治栏目策划人最初的构想,起到对犯罪构成威慑作用呢?

中国法治舆论正在步入歧途

    一、分析中国法治栏目构成。在每个人印象中,法治栏目就是,开篇来个,“哪里哪里有光荣的见义勇为或哪里哪里发生XXXX大案”,接着就是一段抒情烘托一下氛围,再接着就是好好地给大家详细分析案情,最后是,“某某某光荣牺牲,或谁谁谁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种社会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最后这一句,在我看来每每都是主持人在按步收工,最后还不忘加入欢迎下次收看XXX法治节目,这简直就是中国法治舆论的儿戏!这样的栏目框架能服务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吗?这样的法治节目简直和一些,“故事传奇”的娱乐节目,没有任和区别。

    二、中国现有的法治栏目将使民众对犯罪麻木。都知道各类电视栏目生存,要靠收视率来维持,而在国内现在很多法治栏目,包括中央台在内,为追求收视率。可以说真是拿案件来吸引众人眼球,对各大案件的经过,真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简直就和说书的一样,让观众忘记了这是在讲法,更多的是构成了一种聚众看热闹的效果。在一个又一个“热闹”后面,观众先是慨叹心理,继而变成对比心理,这算什么,上次那家伙砍了XXX人,上次XXX事件死了多少人,茶余饭后,各种犯罪的“壮举”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与谈资,最后对什么程度的犯罪都“百毒不侵”了,不感冒了,没什么大不了,习惯了,麻木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危言耸听,但在我看来确是这样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法治舆论正在走一种娱乐化道路。

    三、法治栏目应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作为栏目重点内容。通过一些案件去引导观众关注中国立法,关注中国执法,促进中国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督中国执法机构,带领民众学法懂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法治舆论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公益性。相反,每每细细地分析完大案要案后只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深思”,于民于社会,无任何实际意义,难道中国法治舆论就一直这样拍苍蝇似的到处去拍?

    四、中国法治舆论不应该避重就轻。在我看来,法治节目是应该披露一些不法行为,但不是一味详细地“欣赏”不法行为,“犯罪事轻,如何避免犯罪事大”。应该通过犯罪事实,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和相关法律部门检察部门的疏漏,作为重点报导内容,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了,执法机关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了才能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