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在那里——漫长的一天

(2012-11-20 20:40:24)
标签:

梅里

非传统外转

蓝爸爸

原创

旅游

分类: 2012-梅里非传统外转

    9月26日 晴  作阿江德前的无名地—卢阿森拉垭口(3840M)—曲那塘—辛康拉垭口—神泉 29KM 徒步约9小时

   “你幸福吗?”“幸福。幸福就是有热水泡脚,有皎洁的月光伴着入眠。”

http://s8/mw690/4ba79466ncd5539f136a7&690今天的目的地神泉,很漫长的路。

 

    7:50 出发

    11:00 卢阿森拉垭口

    12:10 曲那塘

    17:50 神泉

 

    为了后面一天能早点赶到察瓦龙休整、补给,今天得尽量多赶些路,全天徒步9小时、29KM。今天是漫长的一天,这漫长不简单地指走在路上的时间,其实这天并不是九天里徒步时间最长的一天,这漫长更多的是指路途的遥遥无期。

    今天整体海拔趋势为:先上升400多米,然后下降1200米,接着再上1000米,所以很是疲惫。今天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我感觉最累的一天,因为从吃饭上就能反映出来,一般累的时候我都不太想吃东西:全天除了早上吃了半碗方便面加一小块的月饼外,中午只一杯热奶茶一个苹果,晚上一罐八宝粥。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在下午那段漫长的攀升中,明显走得很不堪。

    从昨天的宿营地上卢阿森拉垭口,路依旧是乱石烂泥路,这一段高大的杉树遮挡住了外面的灿烂阳光,靠近水边的大多挂满了绿萝,渐渐往上后,高山杜鹃和其他中等的树木占了主角。

    棚子里的藏民朋友早在天还黑的时候就出发了,我们依旧天亮了才走,后来在卢阿森拉垭口又遇见了他们。卢阿森拉垭口和我所到过的垭口不太一样。“卢”是南方,阿森是光明,这里是卡瓦格博圣地的南界线点这里还是转山人与亡灵的最后分手地,因此除了经幡外,转山人供养亡者的酥油、糌粑在这堆成了小山,引来成群的蜜蜂在上面不停地盘旋,地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碗,一片狼藉,整个空气里散发着浓烈的酸味。这个垭口在卡瓦格博的南面,但我们并没见到他的主峰,只是部分山脊显露了出来。如果非要说整个行程中有的遗憾的话,那么我看就勉强算是这个了。

    接着下行,道路崎岖又陡,今天遇到了很多的苯教信徒,基本都是西藏丁青的,很亲切,因为去年7月我到过那里,对苯教神山之一的孜珠山上的孜珠寺印象尤为深刻。中午时分到了曲那塘,这条曲那河由于源自冰川,所以已经不如前两日我们所见的河水那般清澈,泛着青灰色,浑浊,仿佛夹杂了不少冰川的沙石。所谓的曲那河大桥其实就是一座不算大的铁索桥,据说这桥是2000年红坡寺扎巴活佛发动德钦县云岭乡民集资修建的。

    一个上午上上下下,四个多小时走了16.7KM,有点累,谁知下午还有更漫长的上坡——翻越另一座山。也就是从这个下午起,我和王姐都开始惧怕下坡,因为有下就意味着还要再上。饭后在过了另座桥后不久就开始了攀升,从这时起我们就彻底告别了涛声如雷的河水,一路也不再有水源,除了今天目的地的那眼神泉。树木枝叶茂盛,密不透风,行走起来特别闷热,令人窒息,偶尔站定时吹来的一点微风都让我们贪恋许久。其实这两天身上的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有时遇到风大点的话,都是全身冰凉透骨。

    这座我们要攀越的山叫那通拉,它的第一个垭口实际上才是应该叫做辛康拉,而明早要到达的那个我们以为是辛康拉的应该叫那通拉垭口。到辛康拉的路上,一路都有用枯枝树叶垒起来的曼遮堆(也就是玛尼堆),我们以前看过的大多是用石块垒就的。站在辛康拉垭口,望向卡瓦格博,依旧云层厚裹,曲那河象根银丝线蜿蜒在群山脚下,而卢阿森拉垭口居然就在正前方的山脊上,不知不觉峰回路转间,我们从一座山绕到了另一座。这个垭口有不少石块搭的迷你型的“小房子”,农布也很认真地找了石块搭了间两层的,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转山人搭了给自己死后住的。

神泉是离那通拉垭口最近的一个休息点,因为午后这一路只有那里有水,所以也是今天很理想的宿营地了。神泉,嘎玛巴的加持水。传说当年嘎玛巴在这里修行时看到这座山没有水源,想着转山的人们路过此山时的干渴,想如果这里能有口水喝就好了,于是他就开始打坐,后来便从他打坐的地方涌出了一眼泉水,这以后转山的人们就再也不会遭受干渴之苦了。

   “神泉啊,你究竟在哪啊?”一边痛苦地爬着一边不停地问这问题,老何动不动还哄骗我和王姐,好几次都让我们真心以为要到了,就这样带着失望带着无奈继续艰难地爬坡。最后一次,当我们表示无法再相信老何时,他居然真就拿出了节流着水的水管,于是我和王姐心花怒放,想着马上就可以躺着。可当我们站在了那个休息点时,才知道神泉还在上面,这里的水是从上面接下来的。崩溃。“十分钟,就只要十分钟的路。”老何说了我没信,休息点的主人说了我相信了。后来当我在那段漫长的、开始有些昏暗的林间小路上跟着那根塑料水管向上走时,我第一个想的问题居然是:怎么有这么长的水管啊?显然我正处在大脑一片浆糊期,以为从上往下就是一根整水管,中途不用接的,当时我还想着过会一定要问问这个水管的事。紧接着,越走越觉得不对,这路岂止十分钟啊。路上就我一人,老何和农布早跑前头看不到人影,王姐在后面慢慢晃着也看不到人影,林间幽静,时不时还有两只狗身前身后地溜达,但是这会我实在没心情去感受这些,只想怎么还不到啊?还有多久啊?约莫二十多分钟后,我走出了密林的包围,看到了前方一块稍微空阔的地方的木板棚和塑料棚,今天终于可以不用再走路了。

    其实今天还有件重要的事发生,那就是一大早时阿西布发现他的马不见了,估算着肯定是往回走去找草吃了(晚上没拴),因为昨晚我们的营地附近没有草场,于是阿西布回头去找马,我们就自己出发了。晚上等我们到神泉后过了好一会,阿西布终于赶着马儿们出现了。后来得知,它们自己已经跑到了多克拉垭口的脚下。天啦,一去一回,再往前赶这么多的路,阿西布肯定累坏了。

    整个休息点就只我们一拨人,于是热水也能敞开着用,我们便很奢侈的泡了回脚。棚子里依旧垫的竹子,只是这里的明显着比昨天的竹叶要密些,主人后来还给我们加垫了羊皮。今晚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们眼前层层叠叠的山峦和周围的森林都笼罩着,幽幽的,棚子里也比昨晚亮堂许多,睡在里面朦朦胧胧地看着天上的云彩在月亮周围追逐、翻涌,虽然累,但是很幸福。

 

http://s7/mw690/4ba79466ncd55324c5c86&690

http://s1/mw690/4ba79466ncd553292dfd0&690

http://s6/mw690/4ba79466ncd553312a755&690

http://s4/mw690/4ba79466ncd5533763593&690

老何和农布在卢阿森拉垭口挂经幡。

http://s10/mw690/4ba79466ncd55340ae169&690
转山人供养亡者的酥油和糌粑引得蜜蜂嗡嗡直飞。

http://s5/mw690/4ba79466ncd5535515ca4&690

供放的碗满地,一片狼藉。

http://s16/mw690/4ba79466ncd5534900ddf&690

 

http://s16/mw690/4ba79466ncd5534f0ee7f&690

王姐在抛洒风马。


http://s8/mw690/4ba79466ncd5535986af7&690
卡瓦格博的山脊。
http://s16/mw690/4ba79466ncd5535caee1f&690

http://s15/mw690/4ba79466ncd55363423fe&690

http://s6/mw690/4ba79466ncd5536958ce5&690
到曲那塘了。
http://s2/mw690/4ba79466ncd5536f5fdc1&690

曲那河大桥。

http://s5/mw690/4ba79466ncd55377d95d4&690

这座桥过后不久,我们就开始了痛苦的上行——攀越那通拉山。

http://s11/mw690/4ba79466ncd666b03069a&690

路上的曼遮堆(玛尼堆)。

http://s8/mw690/4ba79466ncd66b956d2e7&690
站在辛康拉垭口,对面山脊的那个箭头处是我们上午到达的卢阿森拉垭口。

http://s15/mw690/4ba79466ncd55385b1b5e&690


http://s7/mw690/4ba79466n7aeeec16cf96&690

辛康拉垭口上转山人供奉的随身物品。

http://s14/mw690/4ba79466n7aeeeb652ebd&690
我们今天的营地。

http://s8/mw690/4ba79466ncc67350be2d7&690
棚子里垫的竹枝比昨天的软和许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