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具慧眼识年轮——读杨敬东主编《寄意青蓝,王通讯序跋集》

(2011-08-06 10:41:08)
标签:

杂谈

    人类为什么越来越聪明?因为人会总结经验。人在对历史的认识中得到了教训和启示,帮助自己应对现实和面对未来。因此,经验是财富,历史是财富,对经验和历史进行认真总结得出的切实可用的理论,则是指导我们行动的良方。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非生物的变动,都会留下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去解读大自然,指导我们怎样应对大自然,怎样与大自然相处。其意义与人类研究历史可谓异曲同工。因此,把《王通讯序跋集》比作是一株大树的年轮就再确切不过了。而其主编者就是善于解读这些年轮的科学家。

    杨敬东先生是潜人才学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作为与王通讯同时代、同一领域的学者的,他们都参与了、见证了人才学的成长。他们同是理论家。然而,理论家的理论也往往需要由别人来总结,这倒并非仅仅因为理论家身在庐山。当一种理论作为研究对象,被认真分析、总结时,旁观者可能更冷静,更不带主观色彩。有如一个物体,当有了参照物后,它的位置和大小形状才更加清晰。

杨敬东先生解析王通讯的人才理论,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系统编排王通讯的序跋,考察他的人才学理论是如何成长、发展的。鉴于序跋的文体特点,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序跋,往往是吉光片羽式的,散落在大地上的碎金。主编者采取有机分类法,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将王通讯的序跋分为自序自跋、为人作序两大部分,同时又设了作序经过、人生轨迹社会评论、媒体采访、有关资讯几个部分。这样就不仅使我们得以一览王通讯序跋的整体面貌,也对序跋的写作背景、社会反响有了全面的了解。主编者没有把材料堆到一起就了事,而是在这些序跋之间时不时地插入了“主编附记”,对序跋予以介绍和评论,犹如传统古文选本之点评,既理清了思路,又调整了全书的阅读节奏。“主编附记”贯穿全书,达十七通之多。这种编排方式是主编者的独创,于本书为仅见。全书的最后部分“主编总论”是颇见工力的。总论的核心是勾勒王通讯序跋的人才学意义。指出这些相对简短的序跋,以时代的视角和全球的眼光,阐发了人才学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观点;着力扶植人才学的分支学科,支持人才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阐释自己新的学术观点;讨论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所以,序跋虽小,而无所不包,是很好的理解王通讯人才理论和人才实践的导引之作。还有,主编有意通过“作序经过”、“人生轨迹”等展示王通讯献身学术,扶植后进的人格风范,这在主编总论中又进一步得到申述。

本书还有与一般文集编辑不同的明显优长。首先,主编者与序跋作者不仅是同行还是朋友,对作者特别熟悉。这样,主编不仅在评论上处处鞭辟入里,击中肯綮,而且给我们引见了作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第二,主编者虽从事人才学研究,但本是文学专业中人,因此,不仅他的“主编附记”、“主编总论——今日山花昨日风”颇具文采,而且他从文体、文学角度也对王通讯的序跋作了很到位的评析。因此,《王通讯序跋集》不仅如同作者所说是一部“人才学编年史”,即使作为文学选本读,可也!

我敬佩主编者杨敬东先生的精神。诚如他所言,已年过花甲的他,无欲无求,更不会做谁的“粉丝”。然而,人才学已成为他“生命的音符”,成为他“生活中难分难舍的一部分”。不论何时与他见面,他都言必称人才。他前后花了几年时间主编此书,只是为了创造养育人才的最佳环境,是为了圆“中华崛起之梦”。言及此,我似乎见到山花起舞,美梦缤纷,那是亿万人才托举的呀!                       2011.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