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先被“特授钦天监右监副”,旋授“钦天监正”。杨光先有恃无恐,更大胆地说:“光先之愚见,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1]杨光先等人的愚昧偏执,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但是,在后来的天象测算比试当中,杨光先等人的测算“逐款不合”,耶稣会士南怀仁等人的测算“逐款皆符”。虽然这一次汤若望得到了昭雪,但在以后的事件中,西方传教士们还是被赶出了国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罗马教廷解散了耶稣会,由传教士传入西学的过程也就停止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耶稣会的活动得到了恢复,但西学东传却一直没有恢复。
英使马戛尔尼在访华之后得出结论说:“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般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他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2]英国人已经看出了清帝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本质。当清帝国紧闭国门,一再拒绝开放的时候,英帝国主义者便决心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大清帝国则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等待它的是失败和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