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分析不能望天打卦

(2019-01-07 18:01:50)

前年我的《经济学笔谭》与《经济学反思》出版,读者面前的《经济学分析》是该系列的第三本。不同的是,前两本侧重介绍和质疑经济学原理,而本书则是用经济学原理对经济活动变化作推测。推测未来可能出现而今天尚未出现的变化,出错的概率大,从这个角度看,本书的写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历险。

是的,经济学推测未来不能望天打卦,要用学理作分析。然而经过200多年发展,经济学已经流派林立,而且许多理论命题并未得到事实证实,这样选择用何学理框架作分析工具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推断未来需要约束,约束条件差之毫厘,推断会失之千里。这是说,推断经济变化不仅要选对理论,也要找准约束,而要找准约束条件,就必须对真实世界作深入了解。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推断未来无非是用两种方法:一是归纳推理,即通过观察大量事实提炼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一是演绎推理,即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我推断未来倾向用演绎推理,因为归纳推理依据的是经验事实,而经验事实已成历史,历史可昭示未来,但不会简单重复。相对而言,演绎推理应该更可靠些。

本书是近两年我在《学习时报》的专栏文章结集,虽是针对经济热点写,而重点却立足于学理解析。要说明的是,阅读本书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前年《经济学反思》出版后有读者说不太好懂,其实,当初写作时我已预料到这一点。问题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倘若没一点基础,理解起来当然会有困难。我再次建议:读者可先读《经济学笔谭》,然后再读《经济学分析》。

写了20多年专栏,无论读者的鼓励还是批评,于我皆弥足珍贵,也是我能将专栏写下来的动力。这些年来,但凡读者反映不好懂的文章,我会检讨自己的行文逻辑;而对读者不认同的观点,更会反复推敲斟酌。平心而论,自己不是一个固执的人,只要读者的批评有道理,绝不文过饰非。我这里想说的是,如若读者对本书的观点有质疑,也恳请指出来,我愿洗耳恭听。

最后再说几句感谢的话:感谢《学习时报》许宝健社长多年来对我专栏的重视与关照;感谢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先生,若不是他的敦促,本书不会这么快面世。曹春博士的学术素养和职业操守令人尊重,这样的编辑可遇不可求,有感于此,我要特别向曹春博士拱手致谢!

                   《经济学分析》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