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限薪是治标不治本

(2009-02-23 00:57:14)
标签:

财经

分类: 产业经济

国企高管的薪酬这几年备受争议,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吵得厉害。也难怪,当下国企经营者年薪动则百万,有的甚至数千万,高得离谱,旁人要说三道四无可厚非。前些日子政府出台限薪令,规定金融高管薪酬不得超过280万。为何是280万政府没细说,不过看报纸,社会各界一片叫好,此举深得人心无疑问。

 

说我自己的感受。在党校任教授,月薪数千不算低,可见别人日进斗金,硬说一点想法没有是骗你。不过也就是想法而已,回到经济学理性,对政府今天限薪的效果却有疑虑,要打折。想当年,对国企高管工资也曾封过顶,最高不能超过员工平均工资五倍。可后来执行怎样呢?龙头蛇尾,不了了之。其实,企业由内部人控制,高管巧立名目拿钱的由头多的是,政府纵有三头六臂,想管也未必管得住。

 

当然不是怀疑政府的权威。令行禁止,政府此番出面限薪,相信近期没人会敢闯红灯。然而我想问的是,此次限薪要限多久?是长久之策还是权宜之计?倘若只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措施,我无话说,完全赞成。相反,如果限薪不是应急安排而是长期政策,那么我反对。别误会,绝非有意为高管说话,只是站在经济学角度看,此举实在与理不合;退一万步,即便要给高管降薪,政府也不用不着大动干戈。过去用行政办法管经济吃过苦头,今天故伎重演不是上选。

 

我不赞成政府限薪,理由其实很简单。所谓薪者,工资也。企业高管的年薪,说白了就是他们管理企业的报酬。这样看,年薪的高低,就得按管理者的贡献定。贡献愈大,年薪愈高。举个例,假如年薪按企业利税百分一提,企业利税一个亿,年薪为100万,利税三个亿,年薪则为300万。可现在政府要将年薪封顶,最高只能280万,这无非是说,政府要对经营者的贡献设限。不是吗?企业利税若超出2.8亿,经营者则不可多取分文,这样他们哪有进取的动力?

 

是的,当下国企高管薪酬的症结,并不在年薪的高低,而是年薪制度设计有缺陷。这几年我走访的企业不少,与职工座谈,发现职工对高管薪酬有意见,不完全是因为高管拿钱多,而是年薪未能与贡献挂钩。大家议论较多的一种现象,是有些人本来在政府为官,对管理企业不在行,可一旦感觉升官无望,就设法转入国企任高管,摇身一变,年薪则上百万。是他们对企业贡献大吗,非也。对企业无贡献却拿高薪,无功受禄,老百姓怎会没意见呢?

 

不仅如此,说现行年薪制度设计有缺陷,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高管自己给自己定年薪。要知道,国企不同于民企,民企董事会可以定年薪,那是因为董事都是出资人,拿自己的钱发工资,有利益约束自然不会乱来。可国企高管不是出资人,董事会不过是出资人代表,是拿国家资产办国家企业,若年薪由董事会定,无疑是用国家的钱给自己发工资,钱不烫手,自己说了算当然是多多益善。这些年,国企高管年薪升得快,原因虽多,但说到底还是与这种自己给自己发钱的机制有关。

 

令人蹊跷的是,年薪虽由董事会提方案,但董事会也非一手遮天。按规定,方案最后还得拿到国资委去批。国资委由国务院授权,管人管事管资产,大权在握可为何不严加把关呢?曾与国资委的朋友交流过,他们说国资委权力是不小,可对企业来说,国资委终归是局外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怎好轻易否决企业的方案呢?何况董事会成员不蠢,既然敢将方案提交,一定是有备而来,理由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人家有理有据,国资委总不能平白无故卡住不放行吧?

 

是头痛的问题。以企业经营业绩为例,高管的年薪通常与经营业绩挂钩,可业绩怎样考核,很复杂,不容易说得清。比如前几年煤炭价格飞涨,煤炭企业赚得钵满盆满,你能说高管有多少功劳?不好说吧!再有国家垄断行业,虽是靠政策赚钱,但你能说就没有高管的贡献?当然不能。困难在于,高管究竟对企业有多大贡献,当事人心里有数,可旁人很难说得清。既然说不清,清官难断,国资委官员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不过我还想到另有一层,算小心之心吧。国资委官员对企业年薪把关不严,也许多少有送顺水人情的成分。反正钱是国家出,别人多拿钱而自己毫发不损,事不关己,谁会斤斤计较得罪人?前面说过,当下政府官员到企业任职是常事,而国资委官员近水楼台,被派进企业做高管的机会更多。问题就在这里,只要主事官员心存此念,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留后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利益在,自然没必要对企业年薪高低过于较真。

 

上面种种,说的都是现在年薪制的缺陷。问题摆在那里,没人会否认,然而亡羊补牢,关键在如何对症下药。最近苦思冥想,我觉得经济学的分粥原理似可借鉴。比如一群人分粥如何才能避免苦乐不均,经济学的答案,是不能让掌勺分粥的人先取,而让别人有优先选择权。若将此引入年薪管理,道理也相通,年薪仍可由企业定,但谁去做高管,必须公开招聘,若条件相同,外部竞聘者优先。机制一变,高管自不会漫天要价。

 

用岗位竞争代替行政限薪,一招制胜又易于操作,当说是个好办法。而且经验表明,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往往有奇效,可以事半功倍。眼下政府正有意干预高管年薪,那么国资委何不放开高管职位竞争呢?当断不断必有后患,还望政府高层早下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