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值税转型利国利民

(2007-01-27 12:00:16)
    在税收这个大家庭里,增值税的开征还不足半个世纪,这和已有200年历史的所得税比起来,无疑是个小弟弟。但后生可畏,近50年来,世界上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增值税,在一些国家,它更是成了财政收入的顶梁柱。人们会问,增值税究竟有何魔法,能受到世人如此青睐?这还得从营业税说起。
    假如制造一辆汽车,甲企业做车身是强项,乙企业生产的发动机是绝活,丙企业制车桥更是拿手好戏,丁企业则集众家之长,专事组装。若政府现在要征收营业税,那么甲、乙、丙三家企业把零部件卖给丁厂时,要缴一道税,而丁厂组装成整车后,还得再次交税,这样一台汽车,事实上就被征了两道税。要是四位厂长稍事聪明,定会坐下来,商谈合伙的事。
    但真要合伙,问题就来了。若是用资本做纽带,把大家捆在一起,组成母子公司,让钱多的做娘,钱少的当儿子,想来应无异议。可既是母子公司,就得分开交税,大家凑在一起过日子,却沾不上好处,何苦来哉?要不然,大家干脆合为一个总厂,彼此称兄道弟,这样就可少交一笔税金。可兄弟里面,谁来当老大?赚的钱如何分?大家都身怀绝技,谁也不会服气谁,稍感不满,可能随时抽身走人。看来,要把大家捏在一起,并不简单,弄不好,还会得不偿失。大家各存芥蒂,谈不到一块,于是只好来个“大而全”、“小而全”,所有的活儿自己干。这样,没有了专业分工,扬长避短只能望洋兴叹。
    针对营业税的弊端,1954年,法国政府第一个宣布使用增值税。什么是增值税?顾名思义,增了值,即征税,征税对象就是买进卖出的差额。如丁厂组装汽车,卖出去多少钱,进零部件花了多少本,进出两抵,剩余部分纳税就行。这就是增值税的雏形。增值税一出场,就博得了阵阵喝彩。因为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算是给分工解了套。而分工的重要性,亚当·斯密在其经典名著《国富论》一书中早有阐述,“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随后,他讲了一个制扣针的故事。扣针虽小,做起来却不简单,需要抽丝、拉直、切截、削尖等,得18道工才能完成。如果由十个人分工去干,一天下来,一个人平均能做4800枚。而如果让一个人单打独斗,苦死累活,恐怕连20枚也做不出。分工对效率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增值税在法国一炮打响,便很快风靡全球。今天,尽管众多国家采用了增值税,但在不同国家,对增值税应税额的界定,却五花八门,比如对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所花的钱,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各国的做法就不一样。这使增值税出现了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额时,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一次性扣除,这种做法,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等于是对生产资料不征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故而得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目的是要把好处给予那些进行设备更新的人,以吸引大家去进行技术改造。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增值额相当于国民收入,这就是“收入型”的含义所在。按此征税,企业不再享有提前补偿的优惠。而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将采购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扣除,固定资产则统统逃脱不了被重复征税的厄运,发达国家一般选择消费型增值税,拉美和独联体的一些国家则相中收入型增值税,只有我国和印尼使用生产型增值税。
    我国何以要选择生产型增值税?这与国家当时的财力、经济背景有关。长期以来,我们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很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政府自然想要多收些钱。生产型增值税的应税额扣除少,税基宽,正合其意。再有,过去我们出现过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差不多都与投资过热有关。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可以对过热的投资浇一些冷水。
    但今非昔比,自97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市场是一蹶不振,国际市场也相应萎缩,中国政府第一次面临扩大需求的难题。要扩大需求,则需要投资、消费、出口等 “三驾马车”同时发力。生产型增值税不仅未能快马加鞭,反倒有些落井下石。因为增值税征收,采用的是购进扣税法,纳税人缴多少税,由当期销项税额与当期进项税额的差额决定。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与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企业纳税多,利润低,价格调整的空间相对较小。价格历来是企业竞争的杀手锏,企业使不出降价这一招,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不愿掏钱,消费需求上不来,产品就会滞销。产品买不动,利润又薄,企业没有了投资的动力,投资需求便会萎缩。两架“马车”劲不足,指望第三驾“马车”也不行。按照WTO的规则,出口国可以对出口产品免征或退还已征的间接税,其中增值税是出口退税的大头,各国政府都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以帮助本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我国因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退税的力度用到头也不及国外,国内企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看来,生产型增值税应当淘汰,而改行消费型增值税。这不仅是给“三驾马车”加油,对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同样也是福音。不过一旦转型,财政是否承受得了,有些人还存在疑虑。的确,全国一年万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按17%的增值税率计算,将少征2000亿。不过,这仅是一笔帐,还有一笔帐是:投资增加,增值额也会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利润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值税和所得税将有所增加。两相冲抵,短期内,孰得孰失很难定说,不过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可以确信无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