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promontory手足口育儿经育儿 |
分类: 育儿笔记 |
最近一个1岁半小孩染上手足口病的事件在微博上传得火热,染病缘由是患有口疮的奶奶嚼食物喂给小孩引发手足口病而发生病变,那么小的小孩全身血红一片地掉皮,每一个做父母的看到都会心疼心酸。在指责“老人不科学喂养孩子”的同时,又看到另一个事实:现正值手足口病泛滥期。
在冷暖交替、天气潮湿的季节,加速了细菌滋生。不觉发现,病源传播是由南向北的,3月份南方气温回暖,潮湿气候来袭,病菌开始滋生,从而加速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随着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升温,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开始蔓延至北方城市。
清晰手足口病症状,为孩子康复加分
手足口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小孩患病后,缘于医院对孩子的诊断总会造成诸多担心,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理应掌握一些简单辨别症状及防护的基础知识。为了孩子,非医者也应该熟知的几条锦囊妙计,不但能减少孩子病痛,还能降低家庭开支,可谓是一举多得!
手足口病毒只感染0至14岁儿童,成人感染后虽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如果家长携带了病毒后与孩子有亲密举动,很容易传染给孩子,这也是“奶奶的‘爱心’让孙女染上手足口病”的根源所在。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期会有不同的症状,当我们清晰这些症状,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让孩子早日康复!
潜伏期,一般感染肠道病毒后,会有3~7天的潜伏期,这期间不会有明显征兆,但是病毒却在大量复制中。
发病初期,会伴有发烧、咳嗽、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与感冒症状很难区别。在类似感冒症状的当天或第二天会出现皮疹、口腔炎,皮疹发生在孩子的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四肢、臀部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除体表的皮疹外,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的类似症状,硬软腭、舌尖、舌侧缘、两颊、唇齿黏膜会伴有白色小水庖。
切断传染源,对症下药
我们都知道,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诊断为手足口病,家长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将其隔绝,以免传染。一般,手足口病的患儿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一般调理得当,就能痊愈,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才是“定时炸弹”,这些隐形感染者身上携带的病毒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弱的孩子。
一般在病发初期,首先控制体温,保持皮肤清洁,平常多准备手口湿巾,适时清洁手口;及时更换内衣,勤换洗,勤晒太阳,勤喝水,勤修剪指甲,皮肤瘙痒处可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涂抹一些局部用的抗菌药膏(千万不要用含激素的药膏哦),一般2~5天内水疱会慢慢干燥结疤,结疤后自动脱落就完全康复了。
注意孩子如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肢体震颤或无力、呼吸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出汗部位不对称等及3岁以下拒食的情况就要及时就医,千万别拖延。
家庭护理是预防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
通常被诊断为没有合并症的孩子可以在家治疗护理,家庭护理的基本: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清洁护理:时刻保持皮肤干净卫生,记住15字口诀,“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另外给婴幼儿准备适量的手口湿巾,注意皮肤的清洁,特别是吃生鲜食物后,及时给孩子清洁口腔,减少病菌感染。
2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多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外加新鲜蔬果。伴有口腔溃疡症状的患儿对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需要量大,疾病期间的饮食中可以多配合此类含量丰富的新鲜蔬果。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希望微博上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也希望我的这些小总结能给粑粑麻麻们一些实用的参考,现在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粑粑麻麻们,多花心思,巧思考,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将病菌赶走,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