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迪台湾知府李珍文化 |
分类: 【原创★历史讲坛】 |
导读:台湾知府王珍是一个宦海痞子,真才实无,向以阿谀取巧为能事,以贪赃暴敛而闻名。这几年来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从一个小小的九品司狱在极短时间内爬至从四品的台湾知府一职,实是他倾力巴结朝廷重臣隆科多的结果。

王珍私下里已拜隆科多为义父,平时孝敬隆科多胜于自己的亲父。他起初为官时还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也想认真地做一番事业,攒一些功名。哪知官场变幻莫测,官情深潭无底,在潜心办差却落得处处受挤之后,他及时恍然醒悟了:官情如纸薄,没有靠山又不会奉迎是断不能在这官场厮混下去的,其实官场就是商场,就是战场,更是权术比拼的赛场。
人说:官要当大,吹牛拍马;官要当高,乱七八糟。于是王珍为求在官场上顺利生存并得到不断地升迁,于是开始以投机钻营为能事,常将观风察色挂在眉头,常将假话空话挂在嘴头,常将阿谀奉承挂在面头,常将算计取巧挂在心头,常将行贿索贿挂在手头。由此一来,不久他就发现自己非但被同僚们另眼看待,而且还被上司所倚重,不再被人肆无忌惮地随意排挤了。尝到甜头的他,本质恶变,又在琢磨寻找更大靠山的事了。
人的欲壑是难以填充满的,隆科多更是个贪得无厌的主。仕途顺风的王珍为了长期满足义父隆科多的个人喜好以及自己的私欲,也是贪婪成性、成瘾,到了收手不住的地步,因此他每到一地为官便会自然而然地给自己捆绑上一根链条,一根恶性循环的贪佞链条,这就是:当官就要送,要送就靠贪,多贪就要刮,多刮靠手辣。这样一来,物填官升,官求物去,凡是生活在王珍那一亩三分地的子民们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四个字:水深火热。
两年前台湾知府出缺,朝中有无数双贪婪的眼睛如苍蝇般盯着这块肥肉。清代实行捐官制度以后,造成候补官员之多如过江之鲫,当时江南一带有首童谣唱道:“婊子多,驴子多,候补官多。”大量谋官者用金银捐到了官,但所捐到手的仅仅是一个职衔,并不是实缺,而要想得到实缺,就必须等待有官位空缺出来以后才能递补。这种有官衔而无实缺、时时巴望着能补缺的官谓之候补官。僧多粥少,仕途拥挤,所以补缺的机会很少,或是要等很多年才能补上,或是终身也补不上。毕竟台湾与其他地方不同,地处化外,山高皇帝远,朝廷难以掌控,加之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地域膏腴,若是能在这里任一届封疆知府,何止十万雪花银?
于是,台湾知府一缺的递补在京城里演绎出了一幕幕梁下送金、窗前许愿的闹剧。
有一吏部侍郎收取了一候补知府的重金贿赂,便在吏部票拟台湾知府补缺的部议时极力推荐此人,不想却被吏部尚书以德才不具备而驳回。一个月后,新任台湾知府的名单在争来斗去中艰难发布,结果被授给了王珍,这是权臣隆科多在这场争缺的角逐中又一次轻易赢得的胜利。

王珍私下里已拜隆科多为义父,平时孝敬隆科多胜于自己的亲父。他起初为官时还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也想认真地做一番事业,攒一些功名。哪知官场变幻莫测,官情深潭无底,在潜心办差却落得处处受挤之后,他及时恍然醒悟了:官情如纸薄,没有靠山又不会奉迎是断不能在这官场厮混下去的,其实官场就是商场,就是战场,更是权术比拼的赛场。
人说:官要当大,吹牛拍马;官要当高,乱七八糟。于是王珍为求在官场上顺利生存并得到不断地升迁,于是开始以投机钻营为能事,常将观风察色挂在眉头,常将假话空话挂在嘴头,常将阿谀奉承挂在面头,常将算计取巧挂在心头,常将行贿索贿挂在手头。由此一来,不久他就发现自己非但被同僚们另眼看待,而且还被上司所倚重,不再被人肆无忌惮地随意排挤了。尝到甜头的他,本质恶变,又在琢磨寻找更大靠山的事了。
人的欲壑是难以填充满的,隆科多更是个贪得无厌的主。仕途顺风的王珍为了长期满足义父隆科多的个人喜好以及自己的私欲,也是贪婪成性、成瘾,到了收手不住的地步,因此他每到一地为官便会自然而然地给自己捆绑上一根链条,一根恶性循环的贪佞链条,这就是:当官就要送,要送就靠贪,多贪就要刮,多刮靠手辣。这样一来,物填官升,官求物去,凡是生活在王珍那一亩三分地的子民们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四个字:水深火热。
两年前台湾知府出缺,朝中有无数双贪婪的眼睛如苍蝇般盯着这块肥肉。清代实行捐官制度以后,造成候补官员之多如过江之鲫,当时江南一带有首童谣唱道:“婊子多,驴子多,候补官多。”大量谋官者用金银捐到了官,但所捐到手的仅仅是一个职衔,并不是实缺,而要想得到实缺,就必须等待有官位空缺出来以后才能递补。这种有官衔而无实缺、时时巴望着能补缺的官谓之候补官。僧多粥少,仕途拥挤,所以补缺的机会很少,或是要等很多年才能补上,或是终身也补不上。毕竟台湾与其他地方不同,地处化外,山高皇帝远,朝廷难以掌控,加之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地域膏腴,若是能在这里任一届封疆知府,何止十万雪花银?
于是,台湾知府一缺的递补在京城里演绎出了一幕幕梁下送金、窗前许愿的闹剧。
有一吏部侍郎收取了一候补知府的重金贿赂,便在吏部票拟台湾知府补缺的部议时极力推荐此人,不想却被吏部尚书以德才不具备而驳回。一个月后,新任台湾知府的名单在争来斗去中艰难发布,结果被授给了王珍,这是权臣隆科多在这场争缺的角逐中又一次轻易赢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