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迪大学学校校园 |
分类: 【原创★青葱校园】 |
导读:大学生们戏称求职过程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业压力一直困绕高校毕业生。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旺季。今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监测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然而,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是感到压力重重。“找工作太难”、“起薪太低”、“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抢手”……大学生们戏称求职过程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找一份工作本就不容易,然而职场新人和准新人中仍存在较重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观望情绪。

“毁约”“闪辞”频现的背后,是毕业生们求职心态浮躁。毁约率走高毕业生找工作人均赶场18场招聘会,投出至少40份简历,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采取这样的“海投”策略;每个岗位企业收到的简历都超过400份,校园招聘全程简历总量达5万份以上。某机构发布的《2011年校园招聘新观察调研报告》,令人尴尬的是,“海投”和“海选”之后,刚刚走入社会的“90后”毕业生毁约率高达20%。这份报告对北京、上海、广州的265位2011届毕业生进行深度跟踪访问,其中六成多是本科生,近四成为硕博研究生,以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
笔者认为,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实际上,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的背后,更多是学生一种不稳定的心态。笔者认为有很多的人都有着纠结的情绪,不满意现状可是又舍不得走,觉得辜负了原单位的知遇之恩,有一种愧疚感。但人都想往高处走,为了前途考虑,很多人也是无奈的选择后者。但是毁约带来的“风险”也是有的,所以“毁约心态”到底对不对?笔者也说不清,但是这种心态已经在部分求职大学生里蔓延了。大多数学生都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先签下一个公司“垫底”,然后再继续寻找目标,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毁约”另谋高就。其实笔者觉得不管对不对,只是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时侯也是一种折中的好办法。

“毁约”“闪辞”频现的背后,是毕业生们求职心态浮躁。毁约率走高毕业生找工作人均赶场18场招聘会,投出至少40份简历,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采取这样的“海投”策略;每个岗位企业收到的简历都超过400份,校园招聘全程简历总量达5万份以上。某机构发布的《2011年校园招聘新观察调研报告》,令人尴尬的是,“海投”和“海选”之后,刚刚走入社会的“90后”毕业生毁约率高达20%。这份报告对北京、上海、广州的265位2011届毕业生进行深度跟踪访问,其中六成多是本科生,近四成为硕博研究生,以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
笔者认为,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实际上,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的背后,更多是学生一种不稳定的心态。笔者认为有很多的人都有着纠结的情绪,不满意现状可是又舍不得走,觉得辜负了原单位的知遇之恩,有一种愧疚感。但人都想往高处走,为了前途考虑,很多人也是无奈的选择后者。但是毁约带来的“风险”也是有的,所以“毁约心态”到底对不对?笔者也说不清,但是这种心态已经在部分求职大学生里蔓延了。大多数学生都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先签下一个公司“垫底”,然后再继续寻找目标,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毁约”另谋高就。其实笔者觉得不管对不对,只是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时侯也是一种折中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