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人王迪
影人王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229
  • 关注人气:3,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剧陷尴尬局面呼吸如此困难谁之过(图)

(2011-05-04 00:55:35)
标签:

王迪

国产剧

尴尬

局面

呼吸

如此

困难

分类: 【原创★影视评说】
导读:就在2003年,我国电视剧产量首次突破万集大关,之后的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3000集以上。有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年9月,通过立项审批的超过三万集。“实际上每年能播三分之一的戏就很不错了,其他的就成了垃圾。”
国产剧陷尴尬局面呼吸如此困难谁之过(图)
繁荣:编剧都写不赢了,甚至成立了“剧本网”,两三个星期即可推出剧本。
悲剧:不只是影视公司,连演员自己也感叹拍过的剧石沉大海。不少投资人赔得血本无归。
而在限娱令颁发后,有业内人士表示集数再涨已是趋势。与此同时,电视剧质量和销路存在隐忧,演员资源紧俏导致演员出场费暴涨,各大影视基地都人满为患……电视投资甚至像股票一样,成为了高风险高回报的“双面人”。
尴尬 破2万?三分之二无处播放,昨天是四川电视节的第二天,人潮依旧不减。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剧迷在逛时,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电视剧,怎么从 来没看过?”“快来看,陈坤居然还拍过这个电视剧!”不只是影视公司,连演员自己也感叹拍过的剧居然最后石沉大海,演员严宽沮丧地说:“大家说今年一直看 到我的戏,但实际上前几年我每年都拍好多部戏,但是我就纳闷,好多戏根本就没有播,观众看不到。”
水货写不赢?直接成立个“剧本 网”“以前一家公司年产100集已经很了不起,现在好多家公司年产量和预备产量都在二百到三百集。而在限娱令之后,填补综艺节目空档的电视剧肯定是最佳选 择。毫无疑问,今明年是电视剧的‘大年’。”电视剧制作方黄先生透露,在这种诱惑下,有实力的公司和机构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扩大电视剧产量。曾制作过 《老马家的幸福故事》、《西游记》、《青盲》 等电视剧的慈文传媒反应甚为迅速,“目前我们公司已成立了专门的剧本网,已初具规模。”创意开发中心总监张海帆透露:“我们会将大量的影视素材分类管理, 然后让编剧建立小组,共享资源。有点像国外流行的模式,让写人物、场景、情节、对白、桥段等部分的编剧分工合作,每人只写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最后组合成完 整剧本。”张海帆透露,以前需要一年的剧本,现在半年就搞定。作品是否雷同?张海帆解释:经典的桥段大家总是喜欢的,比如《灰姑娘》。
疯狂靠运气拍剧就像玩股票,Y 先生是此次来参加四川电视节的某影视公司老总,他称热钱不断涌向影视剧市场,不管煤老板、鞋老板都来投资拍剧。“现在股票、房地产不好做,热钱全部涌向影 视剧市场,你会看到煤老板在投资,做鞋的也来投资,他们大多都是门外汉,什么都不懂,砸钱就好。但是一部剧投个几百上千万,最后血本无归的人多得很,不过 他们玩得起,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虾米。”Y先生还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个香港导演带着剧本找他的朋友谈投资,说得天花乱坠准备拍一部古装武侠剧, 专业的香港团队拍摄,请谢霆锋、吴尊等一线大牌明星来演,开口要价就是2000万。Y先生说:“我一看剧本,就是一个粗制滥造,与时下任何一部武侠剧的剧 情都雷同的。我想说的意思就是现在的剧本太多了,然后就开始忽悠老板来投资。说实话好多投资人根本不懂这个行业,投了钱全部一场空。”为何明知赔本生意还 继续做,Y先生说:“这是因为他们也看好电视剧市场,但是无奈在于他们分不清谁是专业做电视剧,谁是草台班子。那怎么办?就靠运气,砸对就赚钱,砸输就不 玩。”
导演尤小刚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也对此表示担忧:“这样的景象与其说是繁荣,不如说更像是经济危机的前兆。”当投资者发现找不到播出平台、收不回钱时,一旦大规模撤出,电视剧产业链首环破裂后,名导拍戏也会变得困难。
蜕变 难伺候观众“培养”成重口味,在电视节现场,“两极分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好导演、好题材、好阵容的优秀电视剧还没开拍就已销售一空,但有些电视剧转战了 五花八门的影视展仍然销不出去。导演金韬说:“红了一部《奋斗》,青春剧蜂拥而上;火了一部《潜伏》,谍战剧如雨后春笋。这种盲从,反而会导致一些供大于 求等问题出现。”
笔者认为“现在流行的一些强制 性记忆元素,让观众的口味变得越来越重了,好像没有刺激、意外、夸张的东西就不足以好看似的,这样的发展其实挺不健康的。因为太浓烈了,大家就很难静下心 来去体味一些朴实平凡的作品。现在有很多影视剧为追求极致的戏剧效果,往往会添加一些极端剧情,这虽能带来一定的收视率,却会导致远离生活。现在的影视人 为了挣钱纷纷进入了电视业,都知道电视挣钱,8万、15万、20万、30万、60万……随着电视剧的火热,不光导演挣钱,演员的片酬也在持续捅破天花板, 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单集报价近年来频繁被曝光和提及。笔者就是不明白了,这到底是谁造就了演员和导演的如此高片酬?可是让笔者更加来理解的是:既使 如此超高片酬,在国内,电影和电视剧还在疯抢这此一类演员,这到底是谁的错,是谁让如今的影视业呼吸的如此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