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别说话,用心体会

(2015-07-07 21:36:00)
标签:

转载

作家李建学为女儿高一宜写的评论,非常好。再次表示真挚的感谢!同时感谢建学的女儿对高一宜作品的解读!
原文地址:别说话,用心体会作者:李建学

      〔札记〕李建学

春节前,拿到小作家高一宜的书稿《别说话》,断断续续到现在才读完,颇难为情。

说高一宜是小作家,因为她比我女儿还要小两岁,1998年出生。去年秋天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是一个腼腆的高一学生。这个学生可不简单,8岁开始发表诗文,12岁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14岁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已经在《诗刊》、《钟山》、《长城》、《美文》等知名刊物发表几十万字的作品,其写作散文、诗歌、小说都有涉猎并多次获奖,有的篇章还被译成英文和韩文介绍到国外。

刚拿到电子版书稿时,因为以前老在女儿面前说高一宜多么优秀,我就请制图室的师傅给制作了一册,先让女儿读,要求她读完了写点感想。女儿这回认真读过了,交给我一篇3000来字的体会文字。阅读后发现,作为同龄人的女儿有些眼力,对这部书稿说出了属于自己的看法。

女儿喜欢高一宜的作品,说这些亲情的文字于无声处引起了她的共鸣。女儿例举多篇诗文分析,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在散文《贫瘠的狂想》中,女儿摘出“我怕有一天语文成绩越高文学造诣越低”等关键性语句,感叹道:“写出了包括我在内大部分学生内心的真实。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自然而然地背负上了应试教育这个重重的枷锁……每每读到优美的诗文,总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期间的温情,却往往被问到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的思想感情。我认为我闭上眼睛感觉到的是真的,回答的结果却总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 。

我为女儿真情的流露感动。这本厚厚的书稿——《别说话》,以中学生纯净而又睿智的眼睛看世界,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有了女儿的导读,等我读完高一宜的《别说话》,感受更深刻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别说话,用心体会”。

作为一个在写作行当混迹多年的“老师”,我看到的高一宜,是一个想象力超群、语言独特、才情温婉的高一宜。

多年的阅读,让我对作家这个行当心生敬畏。本人一向坚持认为,成就一位优秀作家,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天赋、经历和勤奋。

中学生作家高一宜对人生和文学天性的感悟,在学业压力“山大”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诸多作品,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作家的两个坚实基础。她的《别说话》体现了诸多优秀的潜质,期间的很多篇章都在著名刊物发表过,也得过一些重要的奖项。作者还很年轻,只要积累了对社会和生活的磨练,相信高一宜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高一宜的散文,在朴素的悟性之外,总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让人不得不对这个中学生的眼光称奇。诸如她在语文成绩与文学造诣之间的发问,从另一个侧面直抵了应试教育的软肋。在青岛蔚蓝的海滩,作者困惑道:“没有人知道时间的背后是什么”?是什么啊?我也不知道。转过身,她就在《心》中冲破迷雾:“追求你所追求的,做自己”。诸如此类的设问和自我觉悟的探寻,从母女之间血肉相连又爱恨交加的纠缠不清,到对生命的深思;从记忆里的片段图景,甚至一节游戏课、一片雨、一丝风,到寻根、到流徙,把精神的追求历练成了一种习惯。高一宜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看天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解读,给我们的启示是“换个角度,也许会更好”。是的,人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不断地的转换角度。这些稚嫩清纯的文字,是高一宜积极向上的人生脚步,是一双明眸下的个人奋斗。

高一宜的诗歌,语言清丽,满怀想象;思想单纯,诗意情境错落有致;节奏明快,犹如山间小溪。那首两节19行的短诗《别说话》,无疑是作者最喜欢的篇章,朴素的歌唱里,情感真挚,倾诉着小诗人在沙漠中缅怀远古英雄的细微心情,隐藏在吟唱背后的骑士形象,倾注了作者壮怀激烈的热情。为什么不让说话,因为“我在等你”。最喜欢那首歌一样优美的《旧事》,在少女忧伤的弹拨下,让人仿佛走进了三十年前台湾校园歌曲的黄昏。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对内心的表达,以欢快跳跃的奇思妙想,让人耳目清新。高一宜的诗歌,有一股子浓郁的学生味,是现代中学生与时代同呼吸发出的颤音。在乐曲一样灵动的语言里,作者偶尔会用一两个英文单词,或者时尚的网络流行语,当属我女儿这一代年轻人喜爱的格调。然而,在轻松诙谐之外,作者冷不丁深刻起来,却颇有老成学究的哲思与严谨。如《破冰》,作者面对一只长满利刺的刺猬,想到了坚硬之外的柔软,发现了不为人瞩目的温情。她说:“不信你摸/它只是不愿露出它的腹部/你,不摸一摸吗?”人们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麻木的外表之下掩盖着内心的温软,都不愿轻易流露。小诗人如此深究,以其清澈的眼神,准确地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爱憎。

小说不是高一宜作品集的重头戏,仅仅10篇,也许跟高中生疲于奔命的课业有关。这些稚嫩的篇章,叙事流畅,人物个性突出,主要的是想象力丰富,千马行空。既有她这个年龄熟悉的生活,也有历史题材的挖掘,还有课堂之内慧眼独具的名篇改写,感人之处多一些。诸如《心墙》,一如她的诗歌,讲述顿失母爱的小主人心中生长一堵墙的故事,从开始对继母的敌视,上升到寻事报复,再到良心发现的后悔,最终通过生动的细节融化,使继母变成了她内心认可的妈妈,体现了小作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本质的探索。《换手》有点我女儿这代人喜欢的穿越剧色彩,穿越了技术空间,期间的想象真的让我们这些传统的叙事者咂舌。《卖土豆的老大爷》在司空见惯的叙述里,丢出一个天真的幽默风趣的包袱,以中学生的思维生动地表达了对诚信的坚守。

我女儿在读后感里写道,她最喜欢作者贴近生活的表达。如“我惧怕任何一种可能性,却渴望冒险,在安逸与自由的不对等天平上小心翼翼地寻找最佳平衡点” 。女儿说高一宜写出了当代青年纠结的生活状态,是负责任的写作。女儿的感想,让我陷入深思,思考年轻一代的生活,思考个人的阅读与写作。在物质富足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一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个啥样子,其本质特性是什么?真的需要认真对待。青年作家——中学生作家高一宜在这个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通过这本《别说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对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许多的事情,真的不需要指手画脚,需要用心体会,也许才能走近那些青春涌动的心灵,才能有新的发现。

祝福高一宜。

 

        201561314日夜于西安。

[转载]别说话,用心体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