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着创造高原奇迹

(2011-10-08 08:56:41)
标签:

高鸿

西藏

青稞

小说

杂谈

执着创造高原奇迹

——评高鸿长篇小说《青稞》

                                   /宸之韬

执着创造高原奇迹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有一种执着向上的精神,必须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毅力,必须有一种不离不弃的信仰,才能生活得充实,才能生活得精彩,才能生活得有意义。

我以前比较少读反映西藏高原生活的小说,对西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有限的风光图片与文字描述中,感受不到西藏高原的那种神奇与神秘,更想象不到藏民的那种执着与精神。今天读到了高鸿的长篇小说《青稞》,我才算是开了眼界,才算是真正见识了西藏的神奇,感受到了藏民那种执着精神,那种虔诚圣洁,那种宽容情怀,那种灵魂的洗礼。

 

《青稞》让我认识了神奇的西藏

 

西藏为什么那么神奇?因为她有纯洁的雪山、草原,有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有激情奔放的雅鲁藏布江,有粗犷豪放的康巴汉子、桀骜不驯的黑色藏獒和辽阔壮美的白色云朵;更因为她有一种神秘的引力,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有一种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朝拜者。

如果没有亲眼看见过,你简直无法想象,磕长头是怎样的一种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了!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用胸膛继续行走。虔诚之至,坚石为穿。他们满怀至上的虔诚和仁慈,为亲人祝福,为朋友祝福,为所有的好心人祝福。那种庄严和美感,超越了人类所有的行为艺术。这种用身体丈量大地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是极端残酷的,他们却收获了心里的平衡,安稳、快乐和幸福。一路上,他们反复吟诵着“嗡嘛呢叭咪吽!”祈祷菩萨保佑亲人的健康,保佑世间所有生灵“扎西德勒!”

西藏不仅仅是有磕长头的礼佛,更有那葳蕤的草原在阳光的沐浴中变得温暖、柔顺、细腻而深沉,滋养着无数的羊群和牦牛,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糌粑、酥油饼和青稞酒,藏民的好客、纯朴与豪放,更有那草原上回荡着牧羊人高亢的藏族民歌,都是那么让人心醉。

 

《青稞》让我感受了执着的精神

 

次旦央金,一个普通的藏族女子,因为不屈服于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愿意嫁给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巴桑,而钟情于高中同学多吉,与女友拉姆一起逃婚去拉萨,去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多吉。因为要躲避父亲的追踪,她们选择了一条通往拉萨最近的也是最危险的一条通道,不想在卓嘎拉山口遭遇了雪崩,被暴风雪所困。待到苏醒过来时,央金却已经被巴桑所救,拉姆被旺堆所救。而巴桑正是央金的父亲为她选择的男人。为了去寻找多吉,央金还是继续赶往拉萨,边打工边寻多吉。救了央金后,巴桑却真正爱上了央金,明明知道央金钟情的是多吉,却还是不管不顾的追到了拉萨。几番周折,几度磨难,央金也终于爱上了巴桑,却还是在一直寻找着多吉。不料想,在游览哲蚌寺时,央金和巴桑见到了已经成为喇嘛的多吉:“喇嘛猛一错愕,目光与央金相峙。他手中的铜壶‘当啷’一声跌在地上。阳光透过金顶漫了过来,哲蚌寺一片辉煌。”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经过这么多的曲折,经过这么的风雨,央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没有执着的精神能做到吗?我们常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从央金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藏民的纯朴与豪爽,看到了藏民的热情与多情,看到了藏民的大度与虔诚,更看到了藏民执着与追求。

 

《青稞》让我体会了宽容的情怀

 

我们简直难以想象,藏民的一妻一夫、一妻多夫(兄弟共妻、朋友共妻)、一夫多妻等等多种婚姻形式能够一起并存。你看,央金的妈妈就嫁给了爸爸与几个叔叔,央金的两个哥哥与弟弟就娶了自己的好朋友拉姆,连央金自己都能同时爱上多吉与巴桑这样两个男人。这样的婚姻,没有宽容的情怀,没有包涵的大度,没有谦让的礼节,又怎么能够维持下去呢?可是,藏族人就是这样传承下来了,而且还继续如此下去,值得敬佩。我并不是说我们汉族人也要实行多种婚姻形式,因为西藏有它自己的风俗习惯,有它自己的信仰与自由,我只是感叹他们那种互相谦让互相宽容的情怀。

有时我想,在当今社会里,我们的法律明明禁止一夫多妻,可是一些有钱人就喜欢去包“二奶”“小三”,有的女孩子为了生活舒适为了捷径也甘愿去当“二奶”与“小三”,甘愿冒被抛弃被唾骂的风险;而藏民习俗允许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了,为什么却反而少有滥情少有争执少有抛弃呢?值得我们深思啊!

 

《青稞》让我经受了灵魂的洗礼

 

“青稞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给西藏人民带来福音。”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藏民们用它做糌粑,做酥油饼,酿青稞酒,家家都离不了的。相传几千年以前,有一个布拉国。国王的儿子阿初是一个聪明、勇敢、善良的青年王子。他听说山神日乌达那里有粮食种子,把这些种子散在地里就能长出又香又好吃的粮食,丰富人们的生活。阿初想让全国人民都吃上粮食,于是就打算到日乌达那里去要种子。然而,到山神日乌达那里,要走九千里路,翻九十九座大山,过九十九条大河,九死一生;找到日乌达才知道,蛇王那里才有粮食种子,而以前许多到他那儿去的人,都被他罚成狗吃掉了。阿初说只要能得到粮食种子,即使被蛇王吃掉也在所不惜。青稞是阿初用性命换来的,所以才更加值得珍惜,“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

“许多人一下车就跪在马路上,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匍匐在地,对着布达拉宫的方向朝拜。”去拉萨朝圣的人,磕长头最难的是头几天,人浑身酸痛,膝盖发软,趴下去的时候往往起不来,眼睛产生错乱,头晕目眩,甚至昏倒在地。但是如果坚持住头一周,情况就会越来越好,感觉也越来越轻松了。“这是一种毅力与勇气的考验,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没有人能够坚持到底的。”“一般人很难想像,两只脚板走上半年甚至一年,走过几千里路云和月,有的要穿过无人区,有的要翻越喜马拉雅山,有些人甚至倒在朝拜的路上。朝圣过后能够平安回到家乡的人,处处受人敬重。”你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虔诚与信念,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与坚持!

可以说,没有阿初的勇敢与牺牲,没有阿初坚持与毅力,就没有今天的青稞,就没有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可以说,没有朝圣者的毅力与勇气,没有礼佛者的坚持与顽强,没有磕长头者的虔诚与信念,就没有今天的西藏,就没有今天西藏的精神与魅力。

每一个到过西藏的人无不经受了灵魂的洗礼,无不接受了精神的安抚,无不体会了藏民的淳朴。

即使是我这样没有到过西藏的人,也从《青稞》这部书里感受到了西藏那种震撼与魅力。

“草原的夜晚是寂静的,静得有些异样。雪山辉映下的夜空,浪漫而玄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月亮瘦成了一弯细细的银钩,孤凄凄地与雪山对峙着。千百万年来,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相望,从阴到晴,从圆到缺。多多河哼着摇篮曲,把日多村人的梦带出益西草原,带到更远的地方。”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将自己的梦带出益西草原,带到更远的地方去,带到那高原的精神里去吧。那里,才是真正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青稞》,高鸿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2011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