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
——纪念5.23咸阳作家赴三原采风活动
高鸿

一
文人采风活动不知始于何时。一群四体不勤的人或被邀请,或自发组织,来到远离城市的一隅,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这些地方多风景名胜,得天地之精华,集万古之幽气。文人在这里滋润后,灵光突现,于是文章便汩汩如山泉般流淌出来。
受咸阳市作协邀请,我参加了咸阳作家赴三原采风团。因了工作调动,自己亦将成为这个城市中的一员,因此对这次活动充满着期待。
二
匆匆地从陕北赶回,生怕耽搁了这次行程。三原去过几次,皆匆匆而过,我不认识人,人也不知我。关中的县城去过很多,音容笑貌孪生兄弟似的,差不多都一个模样。想起来,对这座县城的认识除了托塔李天王和一代宗师于右任,便是那酥软的三原猪蹄了。可惜这一美味近年来已经不火,真不知三原还有什么东西值得留恋了。
赶到中华广场的时候杨焕亭老师已经等在那里,同行的还有鲁曦、杨波海、董信义、冯西海、王永杰、张雅盈诸君。十多个人挤在面包车里互相调侃,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车子驶进三原县城的时候李碧早已侯在那里,她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幽默风趣,一开口便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车子随着她来到一家工厂,厂名是陕西景盛硫酸钾肥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张玉梅看上去很精干,说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她说自己是陕北人,老公是关中人。工厂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100多亩,现有职工120人,年销售额近亿元。一家民营企业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做这么大,很了不起。
一行人在张总经理的陪同下参观厂区。她详细地介绍了企业的概况和产品,带领我们走进车间一处处地看,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厂区中间有一座118米的高塔,应该是三原县的最高建筑了,很雄伟,很气派。宽阔的车间里堆满了原料,新上的几条设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看得出来,这是一家效益非常不错的企业。
三
因为自己在企业干过十多年,在民营企业也待过好几年,所以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应该算不上新奇。论规模,这家企业没我原来的厂子大;论效益,也无法与我待过的那家民营企业相提并论。我一路随他们走,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今天到三原就是为了到这里参观,那也太浪费时间了吧?
厂区参观完了,张玉梅带着我们来到三楼会议室座谈。她先给我们介绍了公司董事长孙竹柏。这个一路上很低调的人原来是她的老公。孙竹柏看起来比张玉梅大很多,张玉梅讲话的时候他一直笑眯眯地盯着她,黑里透红的脸上显着一股爱,透着一道情,罩着一层幸福的光芒。张玉梅说这个厂子多亏了老孙,老孙是我的靠山,我的主心骨,也是我们厂最大的功臣。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景盛企业。这个厂子是我们夫妻二人一起奋斗的。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嘴唇有些颤抖,眼里漾着泪花。张玉梅说她17岁离开故土,怀揣着33元钱开始在关中闯荡。后来她遇到孙竹柏,觉得这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在19岁那年便同他结婚了。孙竹柏比她大11岁,几乎一轮属相,但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两个人相濡以沫,度过了艰苦的岁月……老孙不容易,把整个身子都交给了厂子。他经常连续几天守在厂里,工厂事无巨细他都关心,常常睡着了,说梦话还是厂里的事。厂里资金紧张,他们经常出差买站票,弄张报纸铺在地上就睡着了。为了公司订单,老孙一个人守在外面,夫妻俩几个月才能见一回面。有一次她钱包丢了,身无分文,异地他乡,寸步难行,不得不找派出所民警帮忙……
张玉梅说到这里突然哽咽难语,潸然泪下。这让我们有些诧异。毕竟,她是一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啊,为什么在我们这些文人面前流泪?看墙上的照片,有副省长、咸阳市委书记、市长,他们都曾亲临企业,与张玉梅亲切交谈。而这些年,她也获得了人大代表、咸阳市劳模、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耀,应该波澜不惊才对,可是今天,她数度哽咽,眼睛里含满泪水。
说实话,这些年走南闯北,见惯了爆发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满嘴酒气,来势汹汹,似乎看穿了一切,也看空了一切,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主宰,唯我独尊。这些老板大多没什么文化,势却扎得老大,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功成名就后就更换配偶,男的挎个小40岁的不算稀奇,女的整个小20岁的也属平常。这年月,物欲横流,人有了钱,当年贫贱夫妻时的誓盟便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欲了!
然而这一对夫妻却不是。他们在一起厮守了近30年,一起创业,一起经营,一起哭一起笑一路掺扶着走来,那份牢不可破的爱铸就的钢铁城堡牢不可摧,再大的风雨也可以抵御。我想,这也是企业迅速发展的秘密所在吧。
四
走出景盛公司的大门,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话来。初来的那种感觉荡然无存,剩下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据张玉梅说,他们现在仍经常吃挂面,生活很简单,无任何奢侈嗜好。现在赚的钱早就够花了,更多的是尽一份社会责任心,拼搏已经不再是为了自己。
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