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黑 (女儿作品)《咸阳日报》2009年12月16日
标签:
石椅长椅星星落落this娱乐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六年级二班
秋天的夜很凉,像腊月的风,冷飕飕的,钻进人的心里。
我想看天黑,看树叶披上一层霞光,看太阳一点点地被大山吞噬,看远处的村庄渐渐模糊,河水渐渐遥远,最后融进山里,融进雾里,融进梦里……
我想看天黑,一个人坐在长椅上,静静的等那一刻的到来。
我找了一处开阔地带,在这里,我曾经看过日食。听说那是几百年一遇的景象,所以不能错过。当太阳完全被遮挡,整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和骚乱,也陷入一片虚无和空乏。我听见大地叹息的声音,很哀婉,很悠长,听得人心颤。
我来到一片草地上,这里没有长椅,也没有亭榭。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地上,把淡淡的橘黄涂抹在我的脚上,暖暖的,柔柔的。我突然有一丝感动,发现几只蚂蚁正在搬家,身上背的东西是它身体的几倍。蚂蚁能感到阳光的温暖吗?太阳要落山了,它们有预知吗?它们为什么匆匆忙忙?它们的时间概念和我们一样吗?……每天匆匆地上学,匆匆地上课下课,机械得像一件破旧的老摆钟,单调而乏味,童年的岁月就这样被消磨,被蚕食,被兼并,等到时间允许自己支配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美妙的年华早已离自己而去,远远的,逃得无影无踪。
我是来草地上看天黑的。此刻,我一个人站在这里,阳光已经从我的发梢上溜走,爬上高高的楼顶去了。一股细细的风从绿化带钻了过来,像一把尖锐的小剪刀,戳得人脸疼。
我打了个寒战,不由得紧了紧衣服。书包沉甸甸地往下坠,找了个台阶搁下来,浑身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天空在变幻着颜色,夕阳把云儿化妆成彩霞,一丝丝,一缕缕,淡淡的黄夹杂些许的白,却又在大块的地方透出幽幽的蓝,像一幅巨型的泼墨山水,布局宏大,层次分明。这幅大幕向两边无限延伸,渐渐地把周围的山峦也裹了进去,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夕阳走了一天,腿软了,脚步也有些松懈,它最后嫣然一笑,沉入软绵绵的暮霭中。晚霞在一瞬间失去了光彩,大地变得灰蒙蒙起来……
街上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亮了起来,一盏,两盏,三盏。街上是堵塞的车流,公交站牌前站满了人,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露出焦躁的神色。辛苦了一天还要在寒风里等,还要在车子上挤,还要在黄昏里消磨时光。大人的心思我们不懂,但大人们比我们辛苦,压力也比我们大。有时候在父母跟前撒娇,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难得一家人逍遥的日子,父亲带我们去公园游玩,去秦岭爬山,去广场闲逛。学校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另外三分之一吃饭,还有三分之一需要睡觉——剩下那三分之一的时间我想滑冰,想上网,想看电视,想做游戏……想做的事情太多,每每一天下来,才知道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把自己安放在桌旁,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
起风了,我背起书包准备回去。对面高楼上的灯光渐渐多了起来,每家的灯光都不一样,有的昏黄,有的暗淡,有的炽烈。母亲这个时侯应该也在厨房里做饭,她时不时会把头伸出窗外看我是否回来。这个时侯,我该回去了。
转过街角的时候看见一张石椅。路灯下,石椅泛着幽幽的光,坐上去感觉很凉,是深秋专属的感觉,刺骨的冷。突然想起春天的某个上午在这个石椅上与小伙伴们玩耍,想起夏天坐在长椅上放鸡的惬意,想起冬天在这里打雪仗时的疯狂……一群小丫头把冬天吵醒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扑棱棱从树上惊起,我们边追边喊,拼命地跑,夸张地叫,院子里一下子沸腾了,成了我们的世界……童年的往事清晰如昨,酸甜苦辣纷沓而至——每个人,每件事,都很短暂,像电影般一一浮现。很久了,我都没有翻动过这本已经泛黄的相册,在这样的夜晚,一个人静静的,我想起它了……
思绪漂浮得太远了,像一只风筝,需要拉着线才能拽回来。对面的一个小孩摇摇摆摆学走路,母亲在一旁守护着,孩子不时发出“唧唧咋咋”的声音,像只小麻雀。我小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吗?——真滑稽。
又一阵风吹来,夜更凉了。今晚会有月亮吗?还是有星星。城市的夜晚太朦胧,月亮昏昏欲睡,像一艘疲惫的船飘在天上;星星落落寡欢,像遥远的天灯,若隐若现。我喜欢在老家看满月。一轮皓月凌空朗照,洋洋洒洒,把大地辉映得恍若白昼;没月的晚上看星星,看一条星河在天上流淌。躺在草丛里闭上眼睛,能听见银河哗啦啦的声响……突然,一滴河水不经意间掉了下来,凉凉的,润润的,把脸弄湿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原来中秋的月亮总是伴随着露珠啊……
街上的车辆少了起来,街面显得宽敞了很多。我抬腕看表,已经8点多了,该回去了,要不母亲会着急的。仰起脸看天空,透过一片昏黄,隐隐约约映衬出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地闪。
换个角度,也许会更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