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自超梅以上,真情只在山水间——王彦春散文集序
标签:
散文集品格强权厚黑学王彦春陕北文化 |
一个作家的思想和品行是可以通过其文字体现出来的,可谓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王彦春的文章尤其如斯。
认识彦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记得第一次的相见是在酒桌上,感觉其不拘礼节,粗旷豪放,尤其是大口喝酒的那种爽快,一看就是个真汉子。此后我们又有机会相聚在一起,才发现他豪爽的外表下,其实是一副柔弱的心肠。那时候就知道他经常在报刊上撰文,因本人亦喜欢舞文弄墨,于是便视为同类。后来通过多次的接触,知道他和我一样都是农民的儿子,不甘命运羁绊从农村奋博出来,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我们都很不容易,但是彦春比我有气魄,也有毅力,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好。他能把一潭死水掀起波澜,也能把在别人看来毫无生机的事情弄得轰轰烈烈。他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不着边际,但变成现实后却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彦春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从2007年开始吧,他陆续在知名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榕树下等发表散文随笔以及小说剧本。开始的时候他很笨拙,甚至连文集也会建,求我帮忙,我思量再三,给他的文集起了个《一路狂风》的名字,说明文字只有两句:“一介草莽书生,搅动天地乾坤”,话是大了点,但我觉得和他的性格很贴近,他看了也觉得比较满意,于是文集就建立起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彦春发短信告诉我去他的文集看一看,我按照他给的链接地址打开文集,不由吃了一惊:这个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的人居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发表了上百篇文章,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还有一些剧本。我打开看了几篇,觉得很不错,于是就回复了几篇。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发现文集又增加了许多篇章,看来他一直在写。这些文章有童年的追忆、人生的感悟、社会的杂谈,更多的是一些凡人趣事以及他对生活的一些阅历。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北方男人的刚毅和一颗火热赤城的心,并深深地被感动着。彦春的文章多为即兴而作,很少刻意而为之的雕琢,他的文字很淳朴,不矫揉造作,也没有无病呻吟的那些絮絮叨叨的东西,感觉很真实,读着就像是跟他面对面聊天,被他牵引着走进他的世界,令人感同身受。可能是我们有太多相同的经历,比如他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出门,父亲为了省几元钱的车费,带着他走了几天的山路,饥寒交迫。我有一篇散文叫《那年的月亮》,里面也记录了一段同样的历程,看来我们的父辈都是从那样的艰辛走过来的。还有他写了初到城市人生地不熟,处处自卑,不敢与人接触,总觉得城里人高人一等,这些感受在我初进城市的时候都体会过。有所不同的是我是一个人闯荡到城里,彦春进程的时候已经有了家室儿女,因此感觉更艰难。那时他租住在别人的小屋里,家里四壁徒空,几乎一无所有。到了晚上,两个孩子吵着要去邻家看电视,作为父亲的他心里很难受,却又不愿意给人家添麻烦--也是维护自己的一点自尊吧,彦春选择了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我能想象来在那样的小屋里,一家人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听他讲那些有趣的事,彦春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我想他一定讲得很好,所以孩子们听完一个又要听下一个,这种动人的场面估计是任何有电视机的家里所没有的。还有一篇是写到他带着两个孩子在城里漫步,遇到一个求助的少年,可怜巴巴地祈求施舍。他拿出两元钱给两个孩子,让他们给那个孩子送过去,两个孩子都不愿意,这使他心情很坏,整天都郁郁不乐。这些事情我是相信的,因为我亲眼目睹他救助别人已经很多次了,有的人明知道借了钱肯定还不了,甚至有的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上门,我就劝说他别再做这样的傻事,彦春微微一笑说:“这些人都很可怜,所以才有求于我,说不定这几百元给他就解决大问题了。我借钱给他的时候就没想着要还的。”
彦春的散文除了一些感人至深的东西以外,更多的是一些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比如他在《倔强无悔》中写道:“1992年,一位颇有学识的朋友送我一本《厚黑学》嘱我认真研读,并言“只要精于此道,日后必飞黄腾达、前途无量。”碍于面情将书收下,茶余饭后信手翻阅几页之后便还朋友。朋友问道可有心得?我说:“此乃牢骚之作,是对社会、对做人的一种误导,属歪门邪道。”朋友却说:“看来你处世不悟,日后必要受强权之害。”多少年来我深信一条:人只要勤奋努力,德才兼备,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这简单的一两句歌词就是最好的答案。我坚信,社会很大也很复杂,各色人等在其生命的有限时间里所作的表演自然各具情态,但主流都是一致的。正义的生命力万古常青,而丑恶的东西却是昙花一现。这正如我们在过年时看到小孩燃放的“起火”。虽然光芒耀眼、青云直上,但毕竟飞不了多高,终究逃脱不了一头栽落于地的命运,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生社会的法则。”
一位叫“弄潮氏”的网友看完文章回复道:“文如其人,您应该是位正人君子,令人肃然起敬!”
“社会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不会错。我虽然没有惊涛拍岸的豪气,但不落世俗、不畏强权的霸气却有增无减。虽然无钱、无权、无势,但我相信无求品自高。我永远也不会为了某一个“位子”去丧失自己的人格,也不会让哪一个强权在我身上为所欲为当皮球踢。我接待过无数个名流、伟人,他们身上的一种内在精神所形成的现实尚且如此,那么,我一芥小民有何畏惧呢?于是我在相册旁亲自撰写了“无惧无畏闯人生,智慧胆略筑富康”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相册感怀》)
是的,彦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称的上是君子了,这是他做人的原则,也是我和他这么多年深交的原因,生活中,他就是这样一位坦坦荡荡的人,用不着《厚黑学》之类的说教的。那种书,是给工于心计,玩味生活的人看的。
生活中的彦春是个非常乐观的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事,他都能冷静对待,很少歇斯底里。跟他在一起,你会忘记了烦恼的存在,你会觉得自己的忧愁和他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提的事。彦春除了工作之余还喜欢旅游,他去过很多地方,也写过很多游记式的散文,寄真情于山水之间。这些文字除了寓生活哲理其中外,亦不乏大气之感,携高原之风,扬起漫天尘埃:“陕北,黄土高原。历代被世人视为荒凉、空旷、贫瘠的不毛之地。这里除了山连着山、沟套着沟外,大大小小的一梁一峁千姿百态地重叠在一起。当你站在制高处俯视远眺那一座座高低起伏、错纵无序的群山时,一片赤裸的黄色尽收眼底。偶尔出现的个把树木显的格外鲜眼,不由地让人惊叹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让人深感大自然的神奇妙造来。这是人类少有的珍罕豪壮画卷,大山那种磅礴、那种雄伟、那种恢宏气势足以令你神魂颠倒、足以让你心灵震撼。这是上苍赋予这个独特区域的绝世佳作,故而吸引了无数个无畏的生存勇士徒迁于此。它们在尽情领略上苍恩赐的杰作同时,视苦焦贫瘠为乐,做为磨练个人意志、造就胆略的战场,向自然挑战生存极限,用自已的智慧和心血改写着惊天动地的人类历史。(《在最后一个“猎”人面前的沉思)
前段时间,我回到了陕北,看到彦春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几摞书稿,这是他多年积累的精神财富,也是近一年时间来的心血和汗水。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毕竟这样更方便于我们这些喜欢传统阅读方式的读者。如今,这本散文集要出版了,我很高兴。彦春嘱咐我写序,我诚惶诚恐,唯恐写不好,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也辜负了这本书。在这里我送上自己的祝福,祝彦春兄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此书已于2008年出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