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问题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标签:
大象盲人官名管理问题黄帝中国财经 |
分类: 管理个案分析 |
企业管理绝不能照搬拼凑其他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那应该怎么做呢?这牵扯到一个整体的管理思想问题。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圣贤们早就认识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只要把最好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国家里,就一定会对国家有贡献,往往最好的总是那些最合适的。
因此古代圣贤,会把管理与另外一门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管理一定要学习另外一门学科的成功经验。这门学科就是——中医。
中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医书叫《黄帝内经》,书籍以国家统治者的名字命名,并且以“黄帝”为第一名称来写作,足以说明了这部书在黄帝心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医学典籍,它更应该是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疾病的一部书籍。书籍中提到的系统思想:“天人合一”,和"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等著名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历经不败衰。
中国古代的官名很有意思,古代官职中设有“大夫”,“侍郎”和“郎中”等不同职位,而这些官名由来与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认为医学和管理很相似,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官,像狄仁杰等,都同时是著名的医学家。
既然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管理需要自成系统,并且系统里不同模块之间还必须相互匹配。道理倒是说的很简单,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要想自成系统却不是那么容易,必须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系统”?
人体是一个系统,火炉是一个系统,企业也是一个系统。研究发现,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量的转换机制,可以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外一种状态。例如,我们的人体把营养的物质摄入后,经过身体各个机能的转化,输出的变成了动能与热能;火炉也相似,当我们将柴火或煤球放进炉子后,经过炉体的混合燃烧,转换出来的就变成了热能;同样道理,一个企业起初输入的是劳动力,通过组织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三个系统的转换后,输出的就变成了商业价值或利润。(如下图所示)此图需要重新做,图形做的简约现代一些
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组织系统性的认识,往往在解决管理问题时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比如销售旺季来了,销售任务比较重,由于人手不够,于是赶紧组织招聘,增加各个区域销售人员;销售量的增大,生产自然就跟不上,生产滞后或质量上问题肯定司空见怪,于是企业计划追加生产线,再加强生产部门的人力;由于销售、生产部一下多了许多人,两个部门间的人员协调便不顺畅了,怎么办?再临时升一个副厂长来处理;等过一阵另外几个部门又产生矛盾,这时又升了另一个副厂长……待到销售旺季一过,臃肿的组织结构和大量人员的管理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人员晋升与薪酬也成了大难题,由于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招聘进来的人没事可干,不久就开始频繁的跳槽了。
伴随企业的发展,当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管理的问题就会逐渐增多:
•
事无巨细的管理者 •
人才的匮乏 •
混乱无序的培训 •
组织架构的反复调整 •
新产品的不断失败 •
部门之间的冲突 •
组织规模的臃肿 •
冗长无效的会议 •
频繁的加班 •
流于形式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生产经营组织体,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有机体,各个模块之间不仅相互发生联系,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协作事务。绝不能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要想解决好组织的管理问题,必须着眼于这个组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各个不同组织体系之间的差异性和矛盾关系。众多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一套系统的解决方式,管理变革是基于关键问题的思考。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的模样,于是他们找到一头大象,分别用手去摸大象。摸到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条蛇;摸到身躯的盲人说大象像堵墙。后来几个人对“大象到底像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个故事喻指了人们看事物时不全面。其实多年来,我们的企业一直在接触一种类似“盲人摸象”式的管理。并非完全不懂管理,只是对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一个“点”或某些“面”上,并未整体的去了解 “管理”这个大象的样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