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目的:建立与维护秩序

(2009-02-17 11:55:41)
标签:

夸克王磊

量化管理

管理目的

维护秩序

创造价值

孔子

教育

分类: 哲理故事

管理目的:建立与维护秩序

 

管理自古就有,是一门古老的实践学科。当某项营生有利可图,而一个人的力量又顾不过来时,很自然的就会出现雇佣,雇佣主要是为了补充雇主的某些能力,如体力、技能、时间、注意力等方面。

 

既然是补充,那就需要只服从一个大脑,雇员的行为要体现雇主的意志。但雇员们有自己的思维,在很多地方会与雇主想法不一致,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理解也可能各不相同,理解的不同,自然会产生行为上的差异,这就出现了雇员的思想与雇主意志之间的矛盾。这时,管理就诞生了。

 

大约两千三百年前,孔子在《国语·晋语》中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义以生利,利以丰民。”是说如果人们行事都有秩序,相互之间关系协调,社会稳定,则每个人都能得到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应的一份利益。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卫国派孙良夫等人攻打齐国失败,得到新筑大夫仲叔于奚的援救,孙良夫才幸免于难。为此,卫侯打算赠给仲叔于奚一些城池,仲叔于奚辞谢,转而请求得到诸侯才能使用的三面悬挂的乐器,并希望能够像诸侯那样用繁缨装饰马匹以朝见,最后卫侯居然答应了。

 

孔子听了这件事便感叹道:“这样做不对,城池可以给,乐器却不能给,乐器是国家的象征,给了乐器等于是把国家的文化象征给了对方,破坏了规矩,还不如多给他一些城池呢!”接着孔子进一步论述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这里所指的“义以生利”中的“义”字,很多人误解为“义气”,其实并非此意。这里的“义”是“秩序”的意思;“利”指的是“利润,价值”。也就是说“秩序是用来创造利润的”。的确,无规矩难成方圆,要想建立伟大的企业,没有良好的规章秩序是很难的,一个秩序混乱的企业,员工会失去凝聚力,会导致企业缺乏团队协作,进而降低企业的效率。

 

其实我们人类所创造的各种价值、利润,都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秩序创造出来,是一个有序化的过程。一个组织,如果秩序有条不紊,管理上井井有条,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相应的利润价值。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城市里忽然没有了红绿灯和警察,那么堵塞的车辆会让城市的交通枢纽即刻瘫痪;假如没有了治安系统,那么盗贼小偷就会肆无忌惮,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无序。只有当规则、制度都建立好了,并且大家愿意服从它、遵守它,如此组织内部才能相安无事,人们才能全情投入工作,创造价值。所以,我认为孔子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管理的本质:建立与维护组织的秩序。而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立起组织的秩序,再维护好组织的秩序,最终使这个组织系统能创造出价值。

 

由于大多数人对“管理”的目的混淆不清,导致管理上常常不得章法,事倍功半。我们很多管理者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组织里的“销售英雄”或者“技术专家”,经常冲锋陷阵在市场第一线,凡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自以为这就是在做管理,是在给企业创造价值,其实大错特错!事实上创造价值并不单单靠管理者本人,一名好的管理者,应该把精力放在为如何为员工搭建一个有秩序的平台上,维护好公司的整体秩序上,然后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能力,靠全体员工一起来创造价值。如果连管理的目的都忘了,试问又如何能管理好公司,如何能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了解管理的本质对每一位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世间万物的发展总是在“生长”与“收藏”间相互交替。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当如此,如果只重业务(生长)而轻管理(收藏),最终的结果就是与事物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很可能会被环境迅速淘汰掉。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研究数据统计:世界上最高寿的公司已达700多岁了,然而我们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才只有3.5岁。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从诞生到衰亡,平均寿命为40-50年。另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近3700万家经济实体,但有这样那样程度不同管理病症的经济实体却高达80%,约3000万家。

 

企业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因为在当今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变化”必然引发新的问题。特别是当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企业惟有保持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继续生存。“生存”还是“死亡”已经不再是一句说辞,每天都有很多企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邀请到美国宝洁公司现任CEO雷富礼先生做客节目担任嘉宾,谈谈宝洁一百七十年来的经营与管理思想。为什么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邀请宝洁公司的全球总裁来中国谈管理?

 

在《追求卓越》这本书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连续在50年之内,在世界范围的某一个领域(行业)一直取得领导地位,但是,只有一家公司例外,他就是宝洁公司。宝洁已经连续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在全世界日化行业始终名列前茅处于第一位”。事实上,只有当经济遇到问题时,人们才开始真正关注起那些靠做好经营管理,坦然面对经济大潮的公司。

 

我们在经营一个公司时,常会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并非来自于市场的挑战,而是来自于世界上不同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挑战。这些思想有时候比市场挑战更可怕,表面上我们听到的很多思想很有价值,但有时候,太多的思想往往会冲击到我们对公司经营与管理的理念,使得我们无所适从,甚至干扰到我们沿着正确的思想走下去。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创始人赫布·凯莱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付激烈竞争与急剧环境变化,唯一的方法是:将组织建立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之上 ”。我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建立在一个经得起历史与时间考验的理论上,只有那些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依旧能持续发展下去的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才值得我们去学习。而那些刚刚兴起就被社会媒体膜拜的明星企业,由于他们的成长速度太快,发展时期还太短,还没有经历过历史与时间的考验,因此他们的管理理念还无法被当成“公理”去用,假如你照搬他们的经营理念去管理公司,那么企业将会遇到很大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