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如何做到十六年增长4000倍?——工业化与农业化
(2009-01-12 16:12:24)
标签:
大地主宝洁公司销售额国家运动员中国 |
分类: 营销量化管理专栏 |
记得1991年我刚加入中国宝洁公司时,那时宝洁公司进入中国不到两年时间,其销售规模小的可怜,不到2000万人民币。可是一转眼16年过去了,2007年,中国宝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约800亿人民币,整整翻了4000倍。现如今,宝洁旗下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品牌有23个,其中玉兰油、潘婷、海飞丝、威娜、护舒宝、锋速Ⅲ和吉列七大美容化妆品牌年销售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16年的时间里,我们当年在宝洁的同事,甚至总经理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宝洁却依然稳健的壮大和发展。
我想请问大家,宝洁如何在十六年的时间里增长四千多倍?如果单靠简单的分产承包模式,要每年增长多少才能增长到四千倍?就算销售每年翻一番,也翻不出四千多倍呀。那么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工业化的模式,因为工业化本身是以几何级数上升的,一旦搭建起工业化的组织关系,一个工人假如创造出10,三个工人就能创造出1000。如果是农业化的生产模式,一百个农民加在一起也只能创造出1000,这就是区别!
所以,真正的企业,是指那些在组织内部采用了工业化管理模式组织。如果组织内部还采用简单的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的分配模式,不管你的公司有多大,也只能称为一个现代一点的“作坊”而已。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小题大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内部都是如此。比如娃哈哈、美的,虽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了,但仍然采用销售指标承包制。这有点像一个大地主,占了很多地,规模也很大,但是却是用低效的方式来创造价值,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他们就很容易受到影响,最后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重重受挫。农业化的模式容易受市场大环境和天灾的影响,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干扰;工业化的模式因为创造价值的效率高,模式易复制,因此抗风险能力相对农业化模式要强许多,就算经济再差,也不会对利润影响太大。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组织迅速地从农业化转型成为工业化。大家可以留意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每个国家运动员入场时,主持人会首先介绍这个国家的工业人口有多少、农业人口有多少。为什么要说这样一句话?因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的程度往往跟工业化的人口有关,如果工业化人口多,就表示这个国家比较富强;如果农业化人口多了,就表示这个国家不太富裕。一个企业也如此,如果企业里农业化经营方式的模块越多,就表示这个企业越落后。如果企业每个模块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快速会发展起来。
事实上评价一个企业的先进程度,并不是以销售额和利润作为第一标准,而是以组织采用的工作模式为主要判断标准。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正是从国家工业化到企业工业化,最后进入到家庭工业化。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山口百惠,当她一嫁给三浦友和之后,就立刻息影了,再没复出。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的工业化程度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家庭,夫妻之间也在扮演不同的专业分工。
中国也正在实现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再到企业工业化,最后是家庭工业化。咱们国家最近不断提出要进行企业升级、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发展创新,其实国家所倡导的并非只是指简单的技术上的创新升级,国家是在积极倡导企业摈弃掉过去农业化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级。
实现工业化是我们的愿望,但并非想到就能立刻做到的,要实现工业化还得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1.
2.
3.
为什么会提出三个前提,是因为在农业化生产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大家毫无合作,各干各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需要和别人进行商量。而工业化却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紧密配合,犹如一个完整的链条,中间任何环节“掉链子”,最终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工业化的实现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提出了要具备“专业协作”的精神,另外每个参与者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必须高度专业化,不仅有理论知识,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只有三者都满足了,企业工业化才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