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工业化与农业化(1 )
(2009-01-06 14:10:58)
标签:
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模式工人销售指标中国财经 |
分类: 管理个案分析 |
工业化与农业化农业化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分产承包,只注重结果,无法形成大规模复制;而工业化生产方式更像是链条状作业,注重过程管理,因此不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中国一直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生女不如男,男的好歹算是家庭里的劳动力,而女孩子长到具备劳动能力的时候,却嫁到别人家,成为别人的劳动力。所以从古至今,女孩子出嫁时,娘家人会要彩礼,这个彩礼就相当于把女儿“卖”出去了一样。
而西方国家却大不一样,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渐消失了,按照西方传统,举办婚礼男方不需要出钱,婚礼费用完全由女方负责。西方人怎么想呢?西方人这么想的,我女儿有60年的幸福时光,我已经负责20年,还有40年由你来负责,所以我应该给你一些回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主要是因为受十九世纪工业化思想的影响。既然前边我们说了工业化是人类发展至今最为认可的一种生产关系,那么不妨先来看看农业化与工业化在生产关系上到底有何不同,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
首先,我们先比较一下农民与工人生产模式的不同:一个农民是如何生产出粮食的?通常他或他的一家人就承担了从耕地、播种、施肥、护理直到收割的全部过程;而一个工人要生产出一个产品来,往往与农民相反,他必须与其他工人一起配合协作才能完成。例如要制造一辆汽车,它是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专业协作生产的结果,而每个工人的工作只是这一系列工作中的其中一个环节罢了。
案例分析:
1. 在这个小例子中,农民是一个“全才”,他一个人就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农民创造财富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加和的关系。但是一个农民最多只可以种十亩、几十亩田,其创造的财富或价值,按钱来计算,不过几千到万元之间。
2. 而工人生产的过程却采用了专业协作模式。不再将每一个人变成全才,而是将生产创造价值的过程,拆成了一个个专业模块,让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人们虽然每人只能生产一个部件,但是聚合起来,却可以生产出几千辆汽车,其创造的价值是几十个农民的几千甚至上万倍。工业化与农业化生产关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化采用的是专业协作,而农业化采用的是个人包干:
农业化生产方式= V1(农民)+V2(农民)+V3(农民)+V4(农民)
工业化生产方式= V1Í V2Í V3Í V4
一个工人工作一天的收入,有时候大约等同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工人一天多则收入百来元,很多农民有时候一年下来都赚不到一千元。难道真的是农民的能力比工人差上百倍吗?其实不是,主要是因为工人处在一个工业化的组织中,因此创造的价值变大了,而农民之所以获得的报酬少,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中。所以,工业化已经成为现代所有国家,所有企业都渴望的先进生产方式,我们只有将国家、企业都实现了工业化的管理,才能够摆脱创造价值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古时候经常战争不断?就是因为人类所创造的资源太少,不能满足所有人活下去的需求,因此就需要通过掠夺资源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种族活下去。而现代的战争相对古代少了许多,各个国家也和平共处了很长时间,为什么?是因为人们学会了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创造价值,这些价值远远满足了人们所需,人们基本不愁吃、不愁穿,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打仗了。后来,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们都开始认识到,必须要将自己组织和生产方式变为工业化的生产关系才能获得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企业会说我们企业早就实现工业化了!好,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公司的销售指标每年是如何分配的?谁对销售指标负责?。
大多数企业,如果你仔细去了解,他们通常是这样做的:假如今年销售完成了10个亿,那么明年的目标,则按常规增长20%,因此下一年的销售目标就是12个亿。目标如何实现就更加简单了:好比切蛋糕一样,按照销售大区先切成几块,每个大区领一块:华南地区5亿、华北地区2亿、华中地区2亿……到了大区以后,大区经理再向下面的省去分,安徽省三百万、福建省五百万;到了省级再向下分,直到每个城市……
这种模式跟一个大地主分指标有何不同?总经理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大区经理就相当于富农,下面的每个省级经理就相当于贫农。表面看上去似乎并无不妥,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这样干,但企业这种简单的指标分配模式,骨子里面却是典型的农业化生产方式。想要想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要将自己的组织从农业化模式转到工业化模式,因为只有工业化的模式才能创造巨大的增长和价值,而且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