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意在拨乱反正,是我送给所有道友的新春礼物。】
道是什么?道就是路。古人所说的“道”,是指那条探寻唯一真理的道路,是探寻世界本源的路,偏离了此道,皆为歪理邪说。
现在的人谈论道,已经不是古人所说的道了,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偏差?前人早有定论:道,可道,非常道。因为那是一条探寻真理的道,唯一通向世界本源的大道,无所不在,却又触摸不着,因此称为非常道。
我们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一道,蹒跚着,循着这条道路走向远方,通过繁衍的方式,一代一代行进着,行进在无限轮回中。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当劫难来临,毁灭了道路上的一切,甚至也毁灭了这条道路。此时这条道路就像河流,进入了地下,然后又从远方冒出头来,继续蜿蜒着,继续延续着。
修道的人也行进在这同一条道路上,只是方向相反而已,他们知道自己从“来处来”,想要回到“来处去”,于是逆流而上,去探本求源。在源头处也有一个临时的终点,那里就是天地之始。
天地之始是什么样子,也许你想象不出来,那么你可以仔细观察太极图。太极图真正的含义,就是代表着天地之始(古人称之为混沌初开),中国文化的先贤们早已探索到了这里,也是以此为基点创造出了中国文化,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探本求源的文化。
这个天地之始距离我们有多远呢?很远。但是也不远。你悟道了,这个距离就在一念之间。正如古大德所说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当然,这一念之间也许包含着千年、万年,乃至亿万年。
太极图代表着天地之始,当然这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同时太极图也代表着一扇门户。当你悟道了,继续前进,就可以迈过这道门户,当然,此时的道还属于凡夫道。凡夫道是佛陀的说法,实际上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迈过这道门户的一刹那间,虚空粉碎,大地陆沉,于是你触及到了时间的本质。当然,时间这个称谓是现代人所用的,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人根本搞不清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古先贤对此认识的更为彻底。佛门有着触摸时间本质的体验,因此用“空”这个概念来表达。空,是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名,可名,非常名。因此摆在你面前的东西,你却不认识。
迈过了天地之始的这道门户,触摸到了时间的本质,佛家称为“证空”。此时你可以看到过去与未来,有着莫大的神通。可是佛却说:这不是道。为什么佛要这么说呢?因为前面还有道,还有更为高级的探寻目标。因此佛家禁止玩弄神通,因为玩弄神通本身就是停止了继续探寻,就是叛道。
《心经》中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色”是指空间。当然,这个空间比我们所生存的空间,要高级许多。为了表述清楚,不得不把我们这些人也提高许多层次,放到这个空间里。
在色界空间下游有一片大海,叫“欲海”,也叫“苦海”。我们这些人,就是挣扎在苦海中的可怜生物。佛、佛菩萨可怜我们,要把我们渡出苦海。可是大多数人不愿意上船,他们觉得在欲海中也挺好的。疑心重的人,道根必然浅,他们最大的特征就不相信,凡是看不到尽头的他们都不相信。可是,你又能看多远?
《心经》中还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间与空间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如果要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的话,那么,可以把空间看成是时间的投影。可惜在现代数学框架中,只是把时间看作是空间的一维。显然是本末倒置,肯定是错误的,因此爱因斯坦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他的“宇宙统一场论”。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到了晚年,探索到了尽头,才发现科学的局限性,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迷茫中又开始新的探索,具体表现为寄情于宗教。
一般人通过修行,迈过了天地之始这道门户,是不肯再回头的。可是佛是发了大心愿的,要回来度化我们,因此又回来了,这就是“入世”,是大乘佛法所要身体力行的。
不肯回头的修行者,最高也可以达到上帝的层次。不过做了上帝,也就有了责任,因此也会派代表来行使他的责任,于是有了其他宗教。
对于佛教徒来说,既然有个更高更远的目标,为什么不去追寻呢?因此我们要发愿,沿着佛走过的道路,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最终也成佛。因此我们一般自称:学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