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一炮打红,四位资深的音乐人以及其所携带的影响力功不可没。而观众的质疑,以及对参选者的追根寻源,对节目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然而随着节目的继续深入展开,质疑声愈盛,甚至有些观众开始黑这个节目。而节目组在亡羊补牢的同时,却没有认真地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下面请允许我从心理的层面分析一下《中国好声音》带来负面效应。
客观地讲,《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确实有那么一点伯乐的味道,在全国的范围内寻找有潜力的歌手。而参选的歌手无不怀揣着一个梦想,满怀着希望走上了歌台。
在观众的期待中,五十六位歌手带着导师的承诺光荣入选,而且有些歌手还获得了不弱的人气。随着节目的进行,问题也来了。这五十六位入选的歌手要像传说中养蛊人圈养的虫子一样,开始自相残杀,最终只能留下最强者。当然,说是最强者不如说是最符合导师口味的歌手。那么那些落选的歌手呢?有些观众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落选,于是开始起哄,开始拆台。
在一片闹哄哄的场面中,是否有人想到了那些黯然离去的歌手内心的感受?你给了他一个梦想,最后又无情地打碎。还有导师们曾经的承诺,也变成了善意的谎言。
我认为这才是造成观众不满的真正原因。节目的这种过山车式的设计,太一厢情愿了,太官僚了。观众也许对官员们的一厢情愿无可奈何,但是对一个电视节目,难免释放出各自擅长的发泄方式。
我确实看到了节目组织者正在进行种种的补救措施,可是,无论是何种补救措施,能否弥合梦想破碎所造成的伤痕?
我是搞命理学研究的,我知道,一个歌手能否一炮走红,能否维持长久的人气,都是命运的显现。而人为地对一个人的心灵进行无情的打击,是绝不可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