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年轻人向我提出了拜师的申请,也有人特别强调,并不是想做这一行,就是感兴趣而已。对此,我一一婉拒。不是小觑这些年轻人,而是对拜师的理念有所不同。
自古以来,拜师学艺为生存,因此有一套完整的拜师程序。
第一步就是摆香案,焚香,请天地共鉴;然后拜祖师爷,感谢祖师爷传下来这碗饭,让大家不至于饿肚子;然后才是磕头拜师,念拜师誓词,从此一脉相承。
拜师的时候,要摆宴请同道中人,来做个见证。将来学业有成,还要宴请同道,大家分疆而治,以便于彼此照应。
在旧时代,即便是进商铺学做生意,也要有一个拜师学艺的过程,家里穷交不起学费也没关系,有助学贷款啊。所谓助学贷款,实际上就是写一张卖身契。学成以后要偿还的,过去叫赎身。
除了各行各业的拜师程序外,还有一些以行会形式存在的组织,实际上就是行业工会。例如历史上的青帮,就是长江流域的航运工会,在收取会费的同时,也会为你提供相应的保护。(比现在当局掌控的工会强多了)。
在如此深厚的师承背景之下,您一句拜师,就确定师徒关系啦。今儿高兴了,您来请教几句;明儿您不高兴了,拍拍屁股走人: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这也太儿戏了吧。
那位在死后出了名的盲人郝氏,当年半路出家,也缴纳了三百块银元,然后得到了一些口诀,就开始闯荡江湖。比起那些从小就跟在师父身边的人,他的水平肯定是差多了。即便是他传下来的有限的心得,也被传得神乎其神,成了所谓盲派的镇派之宝。结果那些趋之若鹜的人们,除了耗费钱财,懂得了几个命理概念,做生意照样赔钱。
是不是学了命理学,做生意就不赔钱了?
当然不是。
学会了命理学,至少你要知道自己财运的好坏。财运不好,也要拼命去砸钱,只能说,你已经把脑子学坏了。
当然,有人会这样解释:他还么有学成啊。好了,既然没有学成,那么你的老师就要对你的失败承担相应的责任。很多人学习命理,并不是为了要吃这碗饭,而是为了与老师结个善缘,为的是有个照应。你倒好,收了钱就不管了。如果不是不负责任的话,我看你就是一半吊子。
我们常说“与时共进”,现在拜师虽然不用搞得那么复杂,但是一纸合同是绝对少不了的。你除了交纳学费以外,还要明确规定彼此的权力与义务。
朋友,当你准备开口拜师的时候,你是否准备好了承担相应的义务?
PS:还有些年轻人,给我发邮件,说一通仰慕的话,然后请我帮助鉴定一下,是否适合学命理。在收到自动回复后,还不忘了发邮件,表示一下对金钱的不屑。
人人都可以视金钱如粪土,首先你要取得相应的资质,你有了花不完的钱,再来说这句话。否则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每个执业的同行,无论水平高低,都是付出过巨大成本的。是不是酸葡萄,也要尝过了才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