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移民在企盼什么?
(2012-06-25 08:51:48)
标签:
太阳系须弥山冥王星释迦牟尼佛生命形式杂谈 |
分类: 命运指月录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毕竟只是诗人的一种揣测,安知孤寂中的嫦娥不是企盼着后来者呢?
作为移民的先驱者,如今的嫦娥是否感到了一丝自豪呢?
“天宫一号”成功地进入了轨道,建国以来最大的面子工程宣告竣工,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也落下了帷幕。
也许我这人比较浅薄吧,除了增加一点民族自豪感,当局增加了一点政绩,我实在看不出来还有什么更重要的意义。
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轨道内,该做的实验,别人早已做的差不多了;有能力去那个高度去旅游的,也都去过了。
小市民一点地说:每年维护那个东西,要花不少钱吧?这笔钱能盖不少希望小学吧。都这时代了,上个小学也成为希望了,不知道还有什么不存在于希望之中。
有人把这次的太空探索与明代的航海相提并论,我认为这丝毫没有可比性。航海本身的意义可以是人类间的交往,互通有无。比如说贸易,至少可以换回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资;航天探索的意义何在?去捡拾太空的浮尘吗?至少那里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
这年头,探索星空之秘也算是一种希望吧。不知道是否有人冷静地想过,太阳系真的像媒中体报道的那样,过了冥王星就算是出了太阳系?不是说太阳还有一颗黑暗的伴星么?怎么计算太阳的家产的时候,就把人家给忘了?大约是知道了人家不会把你告上法庭吧。
为什么耗费了那么多的资源,人类对太阳系(世界)的了解还不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坐一会了解的多呢?
“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四围,同一日月照耀地方为一小世界。”
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与一颗黑矮星相伴,在银河系巡游的过程中,还在围绕着他们的质量中心做旋转运动。这一点已经被现代的天文学所认知。只不过,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那个不发光的矮星,也没有发现须弥山。
须弥山,那是世尊经常组织聚会,讲经说法的地方啊。现在已经可以得知,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太阳上,而是远在冥王星以外的须弥山,不知道那里有没有高于我们的生命形式——仙人(天人);那么,在那棵矮星的附近,是否有一个被称为地狱的世界?是否有超越了人类的生命形式——鬼神的存在?我们死后的灵魂(生命印记)会不会到那里去旅行?令人遐想啊!
通过对命理学的研究,我已经隐约感觉到了自然法则的存在,感觉到自然法则幻化出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如果用现代可见的东西来形容的话,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就像那电影的银幕;我们这些生物,就像是放映机投影出来的物象。我们依银幕的存在而存在。
想象一下,如果突然来了一阵风,把银幕吹走了,我们这些投影出来的生物该如何依存?而银幕被吹走,不就是一种灾难吗?
在佛经中,描述了三种灾难可以毁灭银幕(世界),火、水、风。
当太阳到了晚期,变成了红巨星,把地球都包容进去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将全部毁灭。
我贫瘠的想象力无法想象水灾是一种什么情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宇宙崩溃的景象啊。据说最厉害的是风灾,阿罗汉也难以幸免。
世尊的描述实在是超越了我们可怜的想象力。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我们捆绑在了这个世界?是什么力量把我们这些从放映机中投射出来的生命困在了银幕上?
是欲望!欲望的枷锁,以及由欲望而衍生出来的无数的因果,把我们困在了这是世界,让我们认不清自己。
欲望又是通过哪里而连接到我们的色身呢?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净,说的就是通过这六识而衍生出了欲望。
六根清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道你饿了不想吃东西吗?即便没有吃到,你想了没有?
繁衍的本能产生了性欲。保持童子之身就清净了吗?你想(异性)了没有?
想不想吃美食?想不想美女相伴?想不想听优美的音乐?想不想看美景?
当年世尊在苦行林苦修三年,修成了无想定,斩断了六根。后来又放弃了,告诉我们这条路还到不了楼顶。而今我已经认识到,即便到不了楼顶,也够我们爬一阵子了。
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