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话题总是围绕着生活,就像我对命理学的研究,同样是离不开生活的,因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切围绕着生活,一切为了生活,在生活中升华。即便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常识,也可能让我们深入地认识生活,从而领悟自然之道。
同样是二十四摄氏度的水温,夏天泡在水里会感到凉爽惬意,而冬天泡在水里却感到冰凉彻骨。这是我常年游泳所得到的一点体会。
人还是同样的人,水温还是同样的水温,为什么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为季节变了。季节的变化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人的感觉,影响着人的心理。可见自然界的变化,会严重影响着人。因此古人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文的变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因此古人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像佛家所说的无常。有什么是可以长存的呢?)
上面这句话,具体讲的是人文历史的变迁。尽管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词汇,然而在深厚的中国文化面前,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在中国文化中,只有那些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才可能流传下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面讲的是悠闲的生活情景,却又记录下了灵智顿开,领悟到高深道理的那一刹那。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这是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俗语,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不过对于其中所含的道理,几乎每个人都会得出本末倒置的结论,认为这句话讲的是小河对大河的依赖性。(就像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总是遵循着小河依赖大河的方向发展。实质上小河没水,大河也不过是一时的虚假繁荣,不能持久的。)
其实不然。根据古语法的倒装结构特点,这句话的中心含义,讲的是大河对小河的依赖性。在自然界也是如此,毕竟小河才是大河的源头。小河才是大河的根。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这是一句被收录到《名贤集》中的至理名言。而现代人却几乎百分百地理解成为自私自利的宣言了。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雪厚霜薄的道理吧。
门前雪,指的是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瑕疵(很严重的瑕疵)。各人自扫门前雪,讲的是每个人都要时时自省,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身的瑕疵。那么瓦上霜又指的是什么呢?
瓦是覆盖在屋顶的东西,暗喻处于高位。瓦上霜的意思是,人处高位,即便是一点点的瑕疵,也会变得十分醒目。
莫管他人瓦上霜,指的是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对于小市民意识、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人们来说,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在没有圣人的时代,人们只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混吃等死。如果谁要是想当贤明,很可能会遭到万人唾骂的结果。大家都把自己的门前雪扔到你的房上,压不塌你才怪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