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许格言:做个好听众,你就可以轻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讲,收藏就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份牵挂,故此对于收藏一类的行为,我几乎是毫无兴致可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收藏未尝不是一种病态心理,尤其是那些收藏成癖的人。不过生活在社会中,总要接触各色人等,难免交往一些喜欢收藏的人士。
前年在健身俱乐部认识了这么一位老兄,很喜欢聊收藏。此公姓赵。根据他的考察,在北宋末期,金兵攻克汴京后,掳走了退居二线的老皇帝徽宗与新上任的皇帝钦宗,使赵氏这个姓在北方苦寒之地开枝散叶。历经将近千年,繁衍出了一支庞大的赵氏家族。后随清兵入关,重回华夏腹地。由此看来,这位赵兄不但是旗人后裔,也是宋朝皇室遗脉,家学渊源自不必说。
赵兄的祖父曾是太医,宣统逊位后,开始在家中悬壶济世(好在当时没有工商城管来查营业执照,比较好生存),每人次诊费两块大洋。当时有很多西洋人来华做生意,需要精通英语的翻译,每小时给十块大洋(比现在的翻译值钱多了,而且不需要职业证书)。有人找到赵兄的爷爷,请他去做翻译。老人家对此嗤之以鼻(这是奴才、下人的活儿啊),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依旧在家中为人诊病,每天只接待十位病人。可见当时的价值观与现代有着天壤之别。
有心的读者应该能看出来,这位老兄不但喜欢书画,也喜欢中医,收藏了不少曾经流传于民间的小故事。不过最让他情有独钟的还是硬木家具。
当年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通往南洋的商道,大宗的商品被输往南洋地区。返航的船舶一般都会砍伐几颗当地大树来做压仓物,这些树木就是现在家具市场走俏的硬木。不过当时使用这些硬木做家具,纯粹是出于废物利用的目的。这就是硬木家具的由来。据赵兄讲,明代的家具典雅秀气,清代的家具风格粗犷。谈起各种硬木来,更是如数家珍。据他讲,曾鉴赏过绿檀制作的家具(我则是第一次听说)。他曾承包印刷厂有十余年,收入颇丰,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收藏之梦。
俱乐部认识的朋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很难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不过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是看到了他新买进的藏品——一对核桃。就是那张捏着玩儿的核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