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头部称为“六阳魁首”,统领着人体的阳气,这种维持生命的能量。在没有职业军队的时代,人类就开始以缴纳多少颗人头来作为军功的凭证。而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军人顶盔挂架的形象,只能在古装戏中去凭吊了。然而在现代的军队装备中,尽管基本上取消了身体的装甲,却把头盔保留了下来,可见对于头部的保护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
在电视节目当中,健康栏目算是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可惜在这个节目中,很少看到有专家介绍头部的保健问题。也许是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或是人类对头部的认知还比较肤浅。
假如你在路边看到了老年痴呆症的患者,看着那瘫坐的身影、那痴呆的目光,不知你会作何感想?你能否保证这类疾病将来不会落在你的头上?
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朋友向我诉说,头部这里疼,那里不舒服。于是我告诉他们:每天坚持“鸣天鼓”。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早晨起来,用掌心捂住双耳,用食指叩击玉枕部位。不但可以促使头部快速从睡眠状态中苏醒,而且具有通脉的功效,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头部疾病的发生。
可惜的是,“鸣天鼓”这种头部保健的方法,并不能快速见效,至少要坚持一年半载才会产生效果。你问我是否“鸣天鼓”?不好意思,本人已经坚持了至少有二十年的时间。
民谚中有这样的说法:上不受热,下不着凉。意思是说:头部不要受热;脚部不要着凉。至少我们知道,在夏天的时候,如果头部受到暴晒,会使人中暑。
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的CPU,是人体的运算中心,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记得在某个刊物中看到过,大脑消耗的功率占人体总消耗的百分之二十)。而这些脑部活动所产生的热量,要及时地散发出来,以保证头部始终处于一种正常的工作温度中。
CPU是靠风扇散热的,那么人的头部又是如何散热呢?
也许有人会说:靠头皮散热。
我认为这种说法起码不够全面。头皮虽然可以散发出一定的热量,但是主要功能应该是防止外部热量的侵入,不然就没有必要长头发了(没听说过头发也有散热的功能)。而颈动脉在颈部的浅表通过,也是为了血液在进入头部之前得到充分的散热,不让人体产生的热量侵入头部。
实际上在面部的五官中,鼻腔与耳朵除了担负着呼吸与听觉的任务之外,还负责脑部的散热工作。尤其是耳道内,温度是相当高的。有时一些比较小的昆虫钻进耳道后,也会热死在里面。
有时早晨起来,感觉没有睡够,头脑昏沉沉的。到游泳池中折腾一个多小时候,头部就会感到非常清醒。由于游泳的时候要带着游泳帽,因此头皮的散热能力不强。且在比较凉的水中游泳,头部还是会出汗的。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颈动脉得到了充分的冷却,使大脑可以得到清凉的动脉血。再有就是耳道中进水,也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耳道中流出来的水,热乎乎的,感觉非常舒服。
有些人在游泳的时候喜欢带着耳塞。我认为,如果检测一下这些人的智商,将会得到一个有趣的结果。
PS:愿天下人的头部都健康。愿脑残的同胞早日康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