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园地。每个来到这里的朋友,无论是年轻的、年老的,还是妇女儿童,我都一概欢迎!
不过也有个别人,学习不求甚解。对《易经》一无所知,对中国的宗教更是不懂。不懂没关系,虚心学习就是了,即便是参与讨论也没什么,有了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嘛。如果以道听途说为依据,振振有辞地去反驳别人,那就要让人替你脸红了。我删除了不少这样的帖子,还遭到了严词地抗议。朋友,这类的问题,前面已经论述了很多次了。不知道是你根本没看,还是看不懂。
《易经》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源头,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本来中国是没有宗教的,自从佛教传入了中国,中国才从真正意义上有了宗教。
首先解释一下宗教的含义。宗:是指共同的祖先;教:教化之意。大家尊奉同一个先人的教化,就是宗教。佛教尊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中国以释为姓。严格地讲,道教是不能够称为一个宗教的,应该称之为“社团”更为合适。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站住脚,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那是因为得到了中国知识界的认可。如果抹去了佛教与《易经》的印记,我不知道汉语中还有多少词汇来供我们交流。
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是以小乘佛教为先导,靠着莫大的神通征服了中国的知识界。就像莲花生大士靠着莫大的神通征服了西藏的苯教,从而创立的佛教的密宗一样。
早期出家的大都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一批人,这也是易经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到一起的根本原因。但是随之跟进的一些人,就很值得商榷了。
无论哪个时代,社会上都会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务正业,却对社会上的一些微小变化都十分敏感,我们一般称之为“混混”。正是这些人混进了僧团,把寺庙搞得乌烟瘴气,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灭法。有鉴于此,唐朝的武则天时代,确立了严格的出家考试制度。
佛教在华夏国土上开枝散叶,建立了显教八宗。分别是《律宗》、《唯识宗》、《法相宗》、《净土宗》、《成实宗》、《法华宗》、《华严宗》、《天台宗》。另外还有独立于显教之外的禅宗。禅宗又分为五支:《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法眼宗》和《云门宗》。由于净土宗最为方便,因此近代很多大德都是禅净双修的。
《易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其核心文件,例如《河图》、《洛书》和《太极图》等,一直都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秘密流传,很少见诸典籍之中。
唐朝末年,是长达七十余年的、以落后民族为主导的军事割据时代,烽烟战火使得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万幸的是,当时的知识精英都出家进入了僧团,使得民族文化不至于湮灭。赵匡胤平定天下后,易学文化又从僧团中传流出来。《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也从此流传到了民间。
有人说:佛教不主张算卦。这话没错,但是不能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这句话。这句话的本意是:出家人不能因为杂学而耽误了正道。另外,自从僧团建立之日起,就是受人供养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谁来供养你?大家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或者是智慧来生存。
说这话的人的本意却是:你既然学佛了,就应该无偿地为人付出,而不能索取回报。这纯粹是强盗逻辑!你想要别人提供咨询,却又不肯付出。与强盗何异?
在我国的民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手里掌握着一些上古流传下来的符咒,并秘密地传承了下来。到了汉朝,这些人才露出了头角,开始大规模地为人治病消灾,并广收门徒。由于入道要交纳五斗米,后世又俗称为五斗米教。后来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后世称为正一教,或者天师教。其内部的传统说法,俸张道陵为创始人。由于其内容为捉鬼驱邪,并非教化世人,严格地讲,不能称为宗教的。天师捉鬼,只能算是一种职业行为。
修炼符咒,也算是一种道吧。这些人无需出家,也结婚生子。只是在初一、十五,还有修炼符咒的时候,要斋戒,不能近女色,其它时候和常人一样。
唐代是佛教最为兴盛是时候,这时民间也涌现出了一批散修。例如以吕洞宾为代表的八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所以称为散修,是因为他们没有“正信”。罗汉也好,菩萨也好,都是有正信的。
到了宋代,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主张出家修行。我分析,他应该与唐代的八仙有着传承关系。不过,全真教并不排斥佛教,而是主张释、道、儒三位一体。而且道观中也供有观音。因此,佛教与道教对立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关于佛道相争的说法,只能算是坊间的八婆话题,不要拿到这里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