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广大地区,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那么“三伏天”应该从何日开始进入计时呢?不知道有几个人能说的清楚。一般大家都习惯于看日历来确定。那么,是否有人想到,制作日历的人会不会出错呢?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说过:夏至三庚属头伏。而老人也是从更老的老人嘴里听说了这句口诀,并不知其所以然。自从学习命理以来,我稍微关注了一下这个问题,原来是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的开始。而且“头伏”落在庚子日和庚辰日的情况比较多。还有个别的年份,不足三个庚日,由于没有深入研究,至今没有搞清原因。但是,“头伏”不从庚日起的情况,还从没有遇到过。
按照“夏至三庚起头伏”的口诀,应该是2008年7月19日,即庚申日开始入伏。然而日历上却从7月18日开始,便入伏了。到底是谁搞错了?
在过去的封建王朝时代,日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皇家所控制,因此又叫《皇历》。而且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丝毫马虎不得。即便是在民国时代,也是有着自己的年号的。现在人们对做学问都是马马虎虎了,日历这种重要的计时工具也可以随意编写了。
铁路的调度或者信号系统出了问题,肯定会引发车祸。那么日历出现了错误呢?我认为是一种征兆。至于是什么征兆,我还要慢慢想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