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的传说

(2008-05-23 09:53:02)
标签:

唐山地震

冰雹

居民楼

新闻画面

雹灾

分类: 观点-及杂文

    根据公布的数据,这次汶川地震达到了里氏8.0级,而发生在1976 年的唐山地震是7.6级,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这次汶川地震超过了当年的唐山地震。

    由于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先进的技术使得我们可以一窥汶川地震的全豹,确实很惨,至少还能看到一些残垣断壁。

    与汶川不同的是,当年的唐山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处于平原地带。据当年参加过唐山救援的人讲,根本无法进入震中地带,其难度并不亚于现在的汶川震区。那里完全变成了一片瓦砾,以至于后来只能重新选址,再建一个唐山。

    尽管当年的信息技术不发达,政府也拒绝了国际援助,没有多少人看到过真实的画面。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关于唐山震区的传言很多。

    据说有个人在地震时被从四楼的窗户甩了出来,结果却安然无恙,原因是剧烈抖动的地面卸去了他摔下来时的冲击力。这一点我认为是可信的,因为当天下午的余震中,身在北京的我,也真实地感到了地面的抖动。

    地震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派人去支援唐山。有个回来的人讲,当然他也是听当地的幸存者讲的。地震发生时,大树像鞭子一样地甩来甩去,有些大树的树梢可以抽击倒地面。这种说法夸张吗?也许有一点。至少看到了十分罕见的现象时,人们才会夸张一些。讲这话的人,当时一家人都是在葡萄架下栖身,因为房子都倒了。

    唐山地震给北京人造成的恐惧心理,我是深有体会的。当时我正在插队,有个同学在此后的一年中,没有在床上睡过觉。村民们称他为“那个怕死的知情”。在他的怂恿下,我也试过一次钻到床底下去睡,那种潮湿又憋屈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当时我就说:宁愿砸死也不会再睡在这里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常见的事,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得在1968年,我记得是在这一年,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当时长安街上的华灯全部被砸碎了,我们住的单位家属楼,只有一面墙上还有完整的玻璃。我清楚地记得,玻璃被冰雹砸碎的那一刹那,密集的冰雹蜂拥而入,铺满了一地。

    大雨过后,我到邻居家,大家还在谈论着这次雹灾。记得邻居家的大爷走到窗边吐了一口痰说:“瞧,多方便。”

 

思考:7。6级的唐山地震毁灭了一座城市;8.0级的汶川地震毁灭了上百栋的学校和居民楼。

      地震过后,汶川县政府衙门的情况如何呢?我注意到,这次抗震救灾场面的报道,选择性极强。除了运送物资外,就是搜救的场面。由此我推断,政府办公机构安然无恙。

      地震发生时,正是办公时间。如果相关建筑倒塌,官员们就会殉职,进而成为制造英雄模范的最佳材料。可是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新闻画面。

      为什么不给办公大楼来个画面?我相信那栋建筑一定豪华得像个宾馆,与抗震救灾的场面不协调。学校和居民楼是可以偷工减料的建筑,而承包这些建筑的一定是政府官员们的亲属,这是个基本常识。

      我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没有县政府最高领导带领大家抗震救灾的画面?

      现在的口号是:要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我们期待着用事实来诠释这个“全面”的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另类观点
后一篇:习惯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